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民主黨 有不顧政治誠信之嫌

http://www.CRNTT.com   2010-07-22 11:01:16  


 
                      自相矛盾違反公平

  民主黨將候選人資格擴至所謂“與區議會有實質聯繫的人士”,那麼與區議會最有實質聯繫的人士,應該是原來被排除於外的委任區議員。區議會改良方案只限民選區議員提名和參選,本來已令委任區議員深感委屈,但他們顧全大局、委曲求全。如果“與區議會有實質聯繫的人士”都可參選,那麼對委任區議員就更加不公平,他們有大條道理要求恢復參選資格,因為論“實質聯繫”,區議會的委任議員是除民選議員外最具“實質聯繫”的人士,但民主黨一直要求取消他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而特區政府的方案也忍痛把委任區議員的參與權剝奪,委任區議員也顧全大局加以配合。現在民主黨提出“實質聯繫”,理論上只會令委任區議員恢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民主黨豈非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民主黨提出“與區議會有實質聯繫的人士”都可參選,也違反公平原則。首先,香港目前有405名民選區議員,如將參選人擴大到320萬名區議會功能界別的選民,則將有資格的參選人擴大約8000倍,對打算參選的現職區議員本身並不公平。其次,區議會界別產生的立法會議員要經過兩次選戰,第一次是區議會選舉,當選後才取得參選“超級”議員資格,兩次選戰都成功,才能當選“超級”議員。但如果允許非區議員直接參加“超級”議員的選舉,只需經過一次選戰,對需要經過兩次選戰的現職區議員不公平。

                      民主黨豈可不顧政治誠信

  有報道指出,民主黨開始“一人兩票”方案,中央沒有貿然接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擔憂民主黨會不斷“提價”。這已有歷史經驗可鑒,反對派在2005年討論政改時,要求中央提出普選時間表、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員選舉和被選舉權,其後中央及特區政府已在2007年人大決定及2012政改方案中一一回應他們的要求,但反對派並不滿足。中央擔心又出現類似層層加碼,開天殺價的問題。

  6月14日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和副局長譚志源,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張文光會晤。民主黨將原來建議的6席區議會功能議席由300多萬市民選出,減為新增5席,原有1席保持區議員互選產生的模式。民主黨表明,不會再在區議會功能組別方案加碼,再提出新的要求,中央才接納了區議會改良方案。

  民主黨原本力證區議會改良方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特別強調該方案是參選人和候選人具特定性,即必須是區議會民選議員,並非像地區直選那樣任何界別人士都有資格參選。

  但現在民主黨卻提出參選人和候選人不只限現任民選區議員參加,這是不斷加碼和提出新的要求,並且推翻了民主黨原來特別強調參選人和候選人必須是區議會民選議員的主張。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否認是“提高叫價”,不過是欲蓋彌彰。民主黨已有不顧政治誠信之嫌了,這只會損害民主黨的形象和聲譽。出爾反爾,民主黨將來如何取信於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