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開拓新思路 打造和諧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11:14:32  


開拓新思路,完善和諧香港。
“香港經濟轉型、政治轉變、社會演進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巨變,卻缺乏領袖、人才和手段。建設“和諧香港”,就是要盡快地創造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條件,以推動經濟盡可能迅速地轉型、政治盡可能平穩地轉變、社會盡可能安定地演變。”“如果既有思路一再被證明無法打開局面,那麼,就要勇敢地開拓新思路。”《文匯報》今天登出楊堅的文章“用新思路打造和諧香港”,文章內容如下:

  面對今日香港,社會階級衍生矛盾,特區政府管治和施政不易,基本政治矛盾雖因2012年政改方案取得突破有所緩和,但是,政治暗湧依然不絕。這時,談論“和諧香港”,會被許多人譏為笑話。然而,正因為當前香港,社會危機隱隱浮現,我們不僅必須談“和諧香港”,以正“香港號”巨輪起錨後的方向,而且,必須腳踏實地為建設“和諧香港”奮力排除一個又一個障礙。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從歷史發展大角度看,香港今天錯綜複雜而尖銳的局面,正是在為明天的“和諧香港”清理基礎,打造條件。關鍵是,需要全面審視何謂“和諧香港”的障礙?

          港英留下歷史問題

  多少年來,香港社會內外的一個廣泛共識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是“和諧香港”的障礙。

  香港政治基本矛盾表現為“民主之路與回歸之路的分歧”─從1984年以來,香港一方面,從英國“殖民管治”向現代民主政制轉變,簡稱“民主之路”;另一方面,從英國管治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過渡,簡稱“回歸之路”,二者同時展開;但是,“民主之路”從一開始就被英方設定以所謂“還政於民”為目。

  然而,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至1997年6月30日英國撤出香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已然展開,卻為何香港社會大體保持穩定繁榮?概言之,一是當時香港經濟的繁榮掩蓋了政治的紛爭,二是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平穩過渡上存在利益交集,即使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另搞一套,一度為英中雙方合作製造嚴重的不確定因素,但是,中英雙方還是返回合作的軌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