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陸經濟總量“超日趕美”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11:00:19  


 
                     (三)大陸經濟影響力逐步提升

  大陸經濟總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口眾多,故國民平均所得仍位居世界後列,還稱不上“國強民富”。按照世界銀行統計,2009年大陸人均GDP為3,600美元,排名全球第124位。而美國則高達42,240美元,全球位居第17位;日本為37,800美元,全球位居第33位。大陸人均GDP低於泰國(4,115美元)、馬來西亞“8,141美元”,甚至排在一些拉美國家之後。估計大陸要趕上世界人均GDP水準(9,071美元),至少還要15年。

  儘管中國大陸國民平均所得仍然落後,但生產實力的日益增強卻是不爭的事實。大陸於2009年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占全球近10%,預估進一步將於20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的貨品生產國,終結美國自1890年代末期取代英國長達110年來的全球製造業龍頭地位。屆時,全球製造的商品中,五分之一將來自中國大陸。而巨大的供給創造出龐大的需求,對各種物資原料的需求為世界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機與發展生機,可說大陸的全球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

  整體經濟力的增強也擴增了大陸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話語權。今年4月25日世界銀行通過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使大陸在世銀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排名地位從原來的第6位躍居第3位,並躍居世銀第3大股東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反映了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成長。大陸在世銀的投票權得到提高,代表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加。此外,激增的外匯儲備使大陸成了世界最大債權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最近又開始投資日本短期國債,國際影響力同步提升。

                        (四)結語

  大陸30多年經濟改革造成的高速增長世所罕見,經濟總量得以在近幾年間陸續超越傳統七大工業國家,且於今年上半年超越日本,最後瞄準美國這個目標。儘管眾口同聲認為大陸經濟終將超越美國,登上世界第一,但綜觀現今大陸經濟發展現象,要實現超越美國,大陸經濟發展必須先實現由“量的飛躍”到“質的飛躍”,也就是要從利用廉價勞動力、依賴對外出口的發展模式向提高生產附加經濟價值,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方向轉型。透過轉型,在“競爭力”、“創新力”與“生產力”方面超越美國,如此總的GDP才有可能超越美國,這是一個高難度的轉型過程。

  就競爭力而言,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09全球競爭力報告,美國第一,中國大陸排名第20名;2010年美國第三,大陸第三十四。就創新力而言,美國的創新能力,可說是全世界最強的,在既有的高基礎之上,不斷的創新高,日新又新。美國在這方面的優勢與地位,任何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都很難取代。就生產力而言,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美國是世界上勞動生產力最高的國家,勞動力年平均創造財富6.38萬美元,大陸勞動力年均創造財富1.26萬美元。在這三個方面,美國均遠遠優於大陸。

  長期來大陸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種拼資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片面追求GDP的粗放式發展,不但透支了環境和資源,而且也透支了人力資本和資本,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大,基本的公共服務剛剛起步,無論養老、醫療、教育、就業、城市化等各方面水準都還很低,整體經濟水準與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