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34封錄取通知書令誰汗顔?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10:40:52  


 
  擔憂:平靜生活被打亂

  “太多這類信息了,我很想曝光他們,讓其他同學不受騷擾。”在忍受了一個多月的“被錄取”騷擾後,小梁終於拿起了電話向當地媒體曝光。不過曝光後,小梁又開始有些後怕:會不會公布了自己的學校和名字後,有人來尋仇呢?於是,接受完當地電視台采訪後,小梁選擇沉默。

  昨日傍晚6時許,記者來到小梁同學的家中,這名留著整齊劉海、滿臉稚氣的女生說起被各種“大學”爭先“錄取”的經歷,臉上滿是疲憊。“根本就不用核實,一看就是騙人的。”小梁說,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錄取通知書往她的家裡寄,讓她十分心煩。

  小梁說,她已經把大部分通知書燒掉了,手機短信也全部删除。現在,只要是陌生人打她的手機,她根本就不會接。小梁的媽媽透露,她現在也不想接受媒體采訪,更不想自己的家庭住址和手機號碼被更多人知道,他們只想過平靜的生活。“我們擔心自己的生活被打亂。”

  考生質疑:是否涉及網上洩密

  招生部門:多種渠道可洩信息

  “那些學校怎麼知道我家的詳細地址和其他信息呢?”這是最讓小梁疑惑的一點。關於她所有的信息似乎在一夜之間被公之於衆,包括真實姓名、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據小梁回憶,整個高三期間,她唯一有機會輸入詳細個人資料進入網站的,就是高考報名。每一年高考生在報考志願時,都通過家裡的電腦直接登錄官方網站進行資料輸入,等確認無疑後隔天再到學校打印簽名確認。她懷疑,會不會是在高考報名時,個人信息洩露了呢?

  為此,記者專門咨詢了廣東省招生辦有關負責人廖主任,他對記者表示,一些民辦學校或者自主招生的學院,為了搶奪生源,會通過各種渠道拿到當年考生的個人信息,比如從一些高考前的考生咨詢會上獲取,教育部門很難確保考生信息不外露。至於這些亂寄入學通知書的學校到底有何資質,是不是騙子學校,就需要考生自己進行冷靜的判斷。

  據記者了解,正常情況下,一名高考生只能收取一封正式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會蓋有“廣東省高等中專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錄取專用章”及錄取院校招生專用章。如果收到來路不明的學校錄取通知書,即使這些學校可提供報讀的機會,但他們只能提供沒有國家指標的學位,這也意味著考生畢業後將不能以“幹部身份”進入任職單位。這一點是考生和家長最容易忽視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