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胡馬會”如成 兩岸雙贏有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0:15:22  


 
  先軍後政為“胡馬會”提供了契機

  所謂“胡馬會”是指台灣海峽兩岸的最高政治領導人胡錦濤與馬英九的直接會面與會談。自2008年馬英九在台灣選舉獲勝擔任“總統”以來,“胡馬會”就成為兩岸關係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胡馬會”的議題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特定歷史時期產生的。目前,胡錦濤與馬英九分別在中國的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擔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在2002年的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此後又相繼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目前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執政黨、政權與軍隊的最高領導人。馬英九在2008年經選舉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在2009年中國國民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宣誓就任國民黨主席,是目前中國台灣地區的執政黨、政權與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依據兩岸各自政治體制的規定,胡馬作為兩岸最高政治領導人的任期將延續至2012年。屆時,台灣地區的“總統”大選和大陸地區的中共十八大都可能導致兩岸領導人或其領導職務的變動。所以,在2012年3月之前至今這一期間,客觀上存在著胡馬作為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的條件。

  從政治發展史看,不論是在國與國之間還是在一國內部,最高領導人之間的會面與會談作為雙方往來關係的最高層次,即所謂的峰會,不僅能夠意義非凡,而且解決相互關係中難題的能力也是非凡的。如果這種峰會在雙方往來關係中是空前的,那麼往往能夠成為雙方關係發展進程中意義重大的里程碑,在突破前進途中的障礙、開通進展道路方面能夠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胡馬會”如能夠實現,將會在更高水準上取得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性進展。

  “胡馬會”能否實現以及應如何實現,應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之中進行考察與分析。作為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的峰會,“胡馬會”不僅需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具有實質性重大成果,而且還必須為兩岸關係狀況所允許,即須要有實現的條件。“胡馬會”的實現取決於兩岸雙方及其最高領導人的意願和意志。目前,從大陸方面看,實現“胡馬會”並不存在重大障礙;但從台灣方面看,實現“胡馬會”的前景卻很不明確。台灣當局及其領導人已通過多種方式與管道表示,雖然不拒絕和排斥考慮舉行“胡馬會”的可能,但迄今也沒有堅定的決心與明確的計劃去實現“胡馬會”。

  有兩種考慮制約著台灣當局及其領導人對“胡馬會”的態度。首先,如果“胡馬會”未能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取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與成果,那麼就失去了實質性意義,也就沒有舉行的必要。其次,如果“胡馬會”要取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與成果,那麼可能會在台灣島內與國際上招致強大的抵制與反對,難以為有關方面所接受,甚至會導致未來的選舉失敗失去執政權。由此可見,實現“胡馬會”的關鍵,是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取得重大突破與實質性重大成果的同時,使台灣當局及其領導人判斷此舉能夠使其得到台灣島內主流民意的支持、以及得到國際方面主要是美國與日本的理解乃至支持,有助於使其在2012年的大選中獲勝繼續執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