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土地換社保的負面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0-09-02 08:17:50  


  中評社北京9月2日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6年來首次出現夏糧減產。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稱,儘管國內不存在糧食短缺,但耕地在城鎮化中被大量占用影響了糧食安全。此外,地方政府要求農民用土地來換取社保和公共服務但無法保障失地農民的就業,將製造新的不公平。

  每日經濟新聞刊登時評人吳睿鶇文章表示,現在,城市郊區的農民中“土地換社保”現象頗為流行。所謂“土地換社保”,就是將農民承包的土地來置換社保,最早在長江三角洲一帶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浙江省就曾為失地農民購買保險,變一次性的土地補償為終身保障。眼下,這一做法已經向全國各地輻射開來。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土地流轉模式不僅能實現農村土地的規模效益,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通,也能為農村居民解除部分後顧之憂。

  文章分析,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出“土地換社保”這一公共政策,並漸呈星火燎原之勢。但政府讓農民用土地“購買”社會保障的做法,不但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且也容易激化社會矛盾,負面效應很大:

  一方面,“土地換社保”並非能徹底解決農村的後顧之憂。就目前全國各地城市的試點來講,所謂的“土地換社保”所換來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淺層次低水平的保障,並非是完全保障。具體點講,農民用土地“購買”到的社保,大多數是單一的養老保險,而且保障水平也不太高,相當於城市的低保水準。當然,有些地方為了農民進入城市後的生計也開展了一些生存技能培訓,但從效果上來看並不理想。這意味著,“土地換社保”解決的僅是農民生存問題,而很難解決農村未來的發展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