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拉近兩岸對組織委員會的訴求差異?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07:49:43  


 
  顯然,台灣方面那麼著意於由兩岸官方出面組織“委員會”,是要藉此造成“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既成事實,因而才要比照國際間“FTA”中的“TNC”慣例。而在大陸方面,可能是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熱切盼望能籍此盡快促成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及政治協商;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將會造成兩岸是“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事實”,因而是希望必須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但是,馬政府似是投鼠忌器,擔心一旦強調“一中”原則,就會引來民進黨的強烈反彈,而致嚴重流失選票。

  其實,即使是在台灣方面,實行由兩岸官方出面組織“委員會”可能也將遇到障礙,那就是如果直接由“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出任主委,必會繞過了負責主導和督導海基會的“陸委會”,那“陸委會”將往哪裡擺?恐怕這是“陸委會”最不願意見到的。因為“陸委會”將自己對海基會的主導權和監導權看得很重 。實際上,過去就曾為此而爆發過“海陸大戰”。何況,“CEPA”所涉及的事務,並不單止是由“經濟部”所主管的業務,還有其他方面的業務,如法律、稅賦等。“經濟部”如何去統合、協調?如是由海基會出面,其背後的“陸委會”就可發揮對其他部會統合的功能。實際上,“陸委會”的委員,就是由“行政院秘書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財政部長”、“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經濟部長”、“交通部長”、“僑委會委員長”、“經建會主委”、“農委會主委”、“國科委主委”、“勞委會主委”、“文建會主委”、“新聞局長”、“中央銀行總裁”、“國安局長”等組成。如果只是由“經濟部”獨攬,恐有不逮。因此,透過由“陸委會”主導和督導的海基會來出面,可能會較為暢順些。這正是台灣方面的“盲點”:一方面,為要建構“雙方官方平台”,希望能由“經濟部”主導;但另一方面,這樣就將打破“陸委會”對大陸事務的統籌權和主導權,讓“經濟部”淩駕於其他部會的頭上。

  在大陸方面,則可能不會有這樣的窘境。“委員會”的陸方主委無論是由海協會還是由商務部出掌,都無損國台辦對涉台事務的權力。關鍵的原因,是大陸的政治體制與台灣不同,大陸是中共一元化領導,國台辦的真正牌子是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是統籌一切的,何況其上還有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各單位都要聽執政黨的。因此,“委員會”的陸方主委無論是由海協還是國台辦來擔綱,其實差別並不大,實際上在一般意義上海協就與國台辦的綜合局高度重疊。而台灣則不行,因為在台灣是黨政分開,執政黨作為人民團體,不能對政府機關發號施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