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石油壟斷也是個“好東西”?

http://www.CRNTT.com   2010-09-20 09:04:29  


 
  “好的壟斷”不會屹立不倒,競爭能將其打破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Dominick Armentano在其有關壟斷法的著作中透露,美國政府向標準石油“開刀”(1907年)前的十年,標準石油的市場占有率早就開始萎縮,到1911年前後,它在煉油領域的占有率僅剩下64%。也就是說,標準石油真正意義上的“壟斷”,維持了不過短短十年左右。事實上,在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國被瓦解前,美國國內至少還有147家煉油企業和它競爭,包括後來成為幾大“寡頭”之一的德士古和海灣石油。

  ※“壞壟斷”有功在哪?

  “壞壟斷”能夠不斷加固,中國2/3民營油企被迫關門 
 
  經濟學家熊彼得曾指出,在蕭條時期或發展迅速的新興行業裡,壟斷企業也可能是有益的——但歷史經驗表明,這樣的“好壟斷”幾乎只出現在自由市場。“壞的壟斷”總是通過行政手段切斷自由競爭來維持自身優勢。而這樣的壟斷,在中國石油業發展歷史裡屢見不鮮。 
 
  據報道,自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獲得特殊地位後,全國民營石油批發企業由原來的3340多家銳減到2007年的663家。據中商聯石油委調查,石油民營批發企業已經關門、倒閉了2/3。除此以外,官方設置的行業門檻,也是阻撓民營企業重新加入石油業的重要障礙。例如,今年5月頒布的“新36條”規定,建設煉油項目的起點為1000萬噸(年)以上(需投資幾百億元),經歷過10年前收編和打壓的中國民企,能達到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能力的少之又少。 

  發改委代替市場操縱價格,行政主導的壟斷難言有功 
 
  經濟學領域曾有此假設,只要某個領域裡不是一家獨大,幾家大的企業依然可以靠聯合協商“穩定價格”、並讓價格維持在消費者能承受的範圍裡。但歷史學家往往會戳破這個假設,因為這樣的局面幾乎從未出現,因為逐利的欲望永遠會蓋過穩定價格的衝動。而在行政主導的壟斷下,這樣的假設更是愈發難以讓人信服。 
 
  因此,即使中國幾大石油集團客觀上結束了混亂的競爭局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石油的穩定供應,這樣的壟斷之所以不能稱為“有功”,是因為價格始終無法根據市場來調整。而當價格是否穩定、是漲是跌都不是由市場、而是由行政力量(發改委)決定時,人們就無法證明或證偽:到底是誰在操縱價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