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為什麼一意孤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9-24 09:11:26  


 
  最近幾年,日本選民明顯轉向右翼,在外交事務方面民族主義立場更加彰顯。一個表現就是,此次事件發生後,日本主流媒體爭先恐後地作出表態,對政府的行為還不滿意,認為“軟弱”。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每當日本激怒中國後,中國抗議的聲音又會加深日本民眾的反感,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加深兩國民眾之間的不信任。

  在民主政體下,政客必然迎合民眾

  在民主政體下,有什麼樣的民眾心態,就有什麼樣的政客行為。正是在上述心理支配下,日本政壇保守的政治右派力量就開始了一系列積極動作,推動修改和平憲法、自衛隊軍隊化、防衛廳的國防部化和清洗日本人對60年前的戰爭罪惡意識。本次釣魚島衝突發生之後,日本主要官員一再聲稱“嚴肅處理”,與此同時,日本陸上自衛隊計劃擴編,到2020年,在西南諸島的駐軍將增至2萬人。

  這種迎合也給政客帶來甜頭。據日本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新內閣支持率為64.4%,是他出任首相以來新高。再往回看,有人就分析過,小泉內心其實未必真想去靖國神社,但是為了迎合民意也不得不一次次硬著頭皮去參拜,作為回報,他穩坐日本首相寶座6年之久,與前前後後的“短命首相”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民意”!

  ※“少壯派”政權更容易走向極端

  日本“二.二六”的啟示

  “事後諸葛亮”,回過頭來看歷史,日本發動的全面侵略戰爭並不符合其利益,超出了它的消化能力。但是回到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我們可以發現,日本當時並不缺乏老成持重的政治家,然而在“愛國”的旗幟下,全民狂熱,越激進越正確,溫和派被認為“賣國”,人們崇尚“下克上”。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把日本的“下克上”推上顛峰,雖然政變的發動者也只是為人作嫁,但是他們的目的總算達到了,最後幾個理性一點的政治家被肅清,日本像脫繮的野馬一樣奔向軍國主義。

  近年來日本“少壯派”日益壯大

  上世紀末,日本國會議員武見敬三聲稱中國可能在東海勘探能源,日本高層並未理會這種聲音,表示希望能繼續與中國保持平穩的關係。十年後,武見敬三成為日本外長,在同樣的問題上則作出的強硬反應。小泉純一郎現象並不是孤立的,日本新一代政治人物正在“接班”,他們對日本在全球格局中的定位和角色有一套全新的認識,與老一輩日本政界人士的做法大相徑庭。“如有必要,和其他國家發生點衝突也沒什麼。”在民族主義高漲的形勢下,日本新內閣有充分的動機對外強硬,以此贏得上下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