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花事件馬團隊全力搶救嚴防蝴蝶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0-11-01 08:28:11  


台灣慈濟志工撫慰蘇花事件大陸團遇難者的家屬。(照片由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訊/“蘇花”事件發生後,馬政府極為重視對罹難的陸客的營救和搜查工作,甚至比只涉及台灣住民的災難事件還要積極。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蘇花事件馬團隊全力搶救嚴防蝴蝶效應”認為,馬政府會如此重視此次事件,內外因素都有,尤其是要面對大陸,擔心此次事件將會影響大陸遊客對台灣遊產生負面印象,影響馬政府的吸引陸客赴台遊政策。詳細內容如下: 

  因台風“鯰魚”(台灣譯為“梅姬”)帶來暴雨,引致蘇花公路被山洪沖塌,造成兩岸同胞三十四人死亡,其中大陸觀光客就占了二十人,大陸珠海一個旅行團更是全團成員失蹤的事件,至今日已是第十二日。按常理,施展搶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早已過去,但台灣當局仍未肯放棄。儘管他們明知失蹤者已無生還希望,但仍陸海空總動員,派出一千多名軍人和其他救援人員,排除各種困難,採用機具與人手、警犬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展開地毯式開挖搜索,並派出多架直升飛機執行空中運送任務。在海面搜索部分,台灣“海巡署”派遣十二艘艦艇進行沿岸搜索任務,海軍還派遺諾克斯級的巡防艦“蘭陽艦”開啟艦艏聲納在塌方處沿岸一帶海域展開搜尋。如果說,在前段時間,是希望能盡量救出活人的話(實際上確實是救出了不少受困的活人),那麼,在明知失蹤的陸客已無生還希望,而且也已找到並經DNA核對證實是大陸團客龔艷的屍塊,已是凶多吉少的情況下,馬當局仍然不惜成本地尋找,顯然是要找到屍體,以對島內外尤其是大陸作出交待,並讓赴台家屬能捧著罹難者的骨灰返回大陸。

  馬政府這次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找到失踪陸客的遺體,其困難度是極大的,但決心也是一樣大。其難就難在塌方之處,懸崖的陡峭邊坡大約呈七十到八十度,救難人員根本無法爬下去,而是必須用繩索垂降;下到最底下,又幾乎都是上面崩塌下來的土石堆,沒有腹地,重機具很難施展。搜救中心只能在底下先整地,興建一座直升機平台,然後再用直升機吊掛挖土機一輛一輛地垂降下去,才能開始用機具來挖掘。另外,陡坡下面的太平洋底下也是陡坡,換句話說,遊覽車如果墜入海中,會滾落深海,使搜索工作更加困難。因此,龔艷的遺骸已經被洋流帶到距離墜落地點北方二十六公里的壯圍鄉海上,距離岸邊約十五公里遠。由此可見,當初上方的落石量很大,遊覽車被砸後,又混雜在亂石堆里一起滾落深淵,這個重力加速度造成了可怕的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