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追憶梁從誡:文革中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

http://www.CRNTT.com   2010-11-04 13:46:53  


1938年,西南聯大聘請梁思成(左二)、林徽因(左四)為校舍建築工程顧問,他們攜子女與聯大教授周培源(左一)、陳岱孫(左三)、金岳霖(左五)等合影。
梁從誡所創辦的“自然之友”主要從事環保教育,項目之一是到農村學校傳播環保觀念,老人也不顧高齡親赴貧困地區。
林徽因和年幼的兒子梁從誡(懷抱者)、女兒梁再冰。
1950年初夏,梁再冰參軍一年後回家探親,弟弟梁從誡已進入北大歷史系學習。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訊/他幾乎從不向人提起“公車上書”的祖父梁啟超,還有畢生研究和保護中國古建築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他的父母。而這顯赫的家族,也並未給他的一生帶來榮耀與平順……

  梁從誡 1932-2010

  祖籍廣東新會,生於北京。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母親林徽因。中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創辦人,2010年10月28日病逝,享年78歲。

  在梁從誡家中的牆上,有一張他很喜歡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開啟透進亮光的門。他和他的父輩們,一直在努力開啟著這扇門,讓更多的亮光透進房屋。

  在北京,騎著自行車的老人,總是有些的。若是天上伴有悠長婉轉的鴿哨,和胡同口綠盈盈的老槐樹,細碎的風,古老的建築……北京,它不動聲色卻又大氣的美,不知不覺地,已經俘虜了你的心。

  這是永不磨滅的古都的氣息,在這樣的車流中,梁從誡,就慢慢地騎過來了。從1994年到2005年,很多時候,這位穿著老舊樸素的老人就是這麼走在路上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振興工業的同時,他一直用溫和的聲音說著污染的事,向許多民眾宣傳著保護森林、河流、動物,而綠色的自然在一波又一波經濟開發的浪潮前萎縮著。

  他幾乎從不向人提起“公車上書”的祖父梁啟超,還有畢生研究和保護中國古建築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他的父母。而這顯赫的家族,也並未給他的一生帶來榮耀與平順。

  梁氏家族

  梁從誡的祖父是梁啟超,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戊戌變法失敗後,這位與康有為並稱“康梁”的維新派志士,被迫去國流亡。1901年,梁從誡的父親梁思成在日本出生。梁從誡的母親林徽因比丈夫小3歲,她的父親林長民,一直跟梁啟超在北京政府中共事,也是1919年巴黎和會的觀察員。

  作為政治家和學者,梁啟超並沒有把他理想的全部托付給後代,他對子女的寄望,是文化的傳承人,未來的建設者,他不曾預見他的孩子們將要走過的人生之路。

  1925年,正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的梁思成收到父親從國內寄來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籍善本《營造法式》。這本刊行於公元1103年的書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建築專著,作者李誡。梁啟超在所附的信中評論道:“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

  梁思成和林徽因於1928年3月21日結婚———3月21日是宋代為李誡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們選擇這個日子正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輩建築師。

  1928年女兒出生,為了紀念飲冰室主人梁啟超,父母為女兒取名:再冰。1932年,兒子出生,他們再一次紀念李誡,為兒子取名從誡,意思是“跟隨(李)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