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其美之孫:陳立夫家族三代人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0-11-27 10:41:45  


陳其美(1878~1916),辛亥革命元勛,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
陳立夫(1898年—2001年),中國國民黨政治家。
 
  因為堅定地擁護孫中山並倡導民主共和,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陳其美一直是袁世凱追殺的主要目標。然而陳其美非但不懼,反倒對買其性命的巨額賞金發生了興趣。陳澤禎聽長輩們說,為了籌集革命經費,陳其美曾鼓動身邊人向袁世凱密告他的住處,以此獲得賞金。陳其美的行動安排是,同志們負責騙錢,陳其美想辦法逃跑。但是,沒人對這樣的安排感興趣。後來,陳其美找到了身邊的蔣介石。蔣介石問陳其美,要是做了這樣的事,那他將來該如何在同志中做人。陳其美說可以寫個證明給蔣介石,講清一切都是陳其美的主意。蔣介石聽後還是搖頭,騙取賞金的計劃這才被放棄。

  陳澤禎把陳其美那種“很高的境界”解釋為“無私”和“以黨業國業為重”,而且,他以為陳其美最終就死於這樣的境界。“還是因為革命缺錢”,陳澤禎說,“袁世凱買通的刺客說看中了一處礦產,如果陳其美幫忙買下來,可以把這個礦的一部分股份分給中華革命黨。結果在1916年5月18日約好面談的那天,陳其美被他們在上海刺殺了。”

  何應欽的女兒何麗珠曾在擔任“駐日總領事”時,對其部屬說,陳家這祖孫二人是“隔代遺傳”。陳澤禎說如此評價他不敢當,不過,若是因為陳其美有那份血性,從事革命,那他和祖父倒確實有點像。

  “我從小就混太保,當時的大人們都認為我們是不良少年。”陳澤禎說,雖然自以為是在行俠仗義,但父親陳惠夫卻是對他非常痛恨,強調:“我已經對不起我的父親了,我絕不能容忍我的兒子再對不起我的父親”,以至曾罵他是“活死人”。“可是我直到如今都不覺得小時候錯過,起碼因為我們自以為那是在替天行道啊。”

  少年陳澤禎的“替天行道”,其實就是以暴制惡。

  在建國中學讀書的時候,陳澤禎發現有位訓導主任“經常仗勢欺人,很可惡”,因此決定給他一點“提示”。這位主任家住一條死巷裡,而且出門必乘三輪車。一天晚上,陳澤禎故意穿著校服守在小巷盡頭,待訓導主任的三輪車進入小巷時,陳澤禎蹬起自行車迎面駛去。二馬一錯鐙的瞬間,一塊方磚從陳澤禎手中徑直飛向三輪車篷裡,激起的慘叫聲直到陳澤禎走出很遠後仍未停。陳澤禎解釋說,他當時知道,磚頭一定要平拍,否則棱角打在頭上會死人。

  類似的事多了,對兒子失望至極的陳惠夫最終決定,送陳澤禎到遠離台灣的地方去讀書,於是在23歲那年,陳澤禎到了日本。

  雖然後來考進了早稻田大學法律系,但陳澤禎的善惡觀卻並沒因此改變。有一次,陳澤禎放暑假回台灣,晚上開車經過一條街時,正遇警察取締路邊攤。見警車開到,小販們卷起包袱就跑,只有一個老太太因為動作遲慢未能逃脫。當時有個警察態度橫蠻地蹲在行車道邊搶拾老太太散落的東西,陳澤禎見狀火起,一腳油門便向那個警察撞去。好在警察只是摔了個跟頭,但陳澤禎當晚卻差點被陳惠夫罵死。“我是學法律的,當然知道這樣不對”,陳澤禎說,“可我就是見不得柿子專揀軟的捏!武力惡用便是暴力,我不過是在以暴禁暴。”

  台灣的慈濟公德會曾幾次勸陳澤禎加入他們的行列,但都被陳澤禎婉拒。陳澤禎說,慈濟會的工作讓他好感動,不過在他看來,除惡比積善更重要。原因是,“除惡比積善難得多,疏忽一點就可能變成更大的惡!”

  不過幾年大學讀下來,陳澤禎也並非完全沒變。“以前感到生氣的事,現在還是會生氣。只不過以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後來方法上稍為成熟點而已。”陳澤禎的“成熟方法”就是寫文章——從早稻田拿到法學碩士學位後,陳澤禎成了台灣《聯合報》駐日本特派員,而且一幹就是十二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