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未來經濟工作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0-12-04 08:28:22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訊/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定調面臨“兩難”,一方面流動性泛濫,通脹壓力不斷上升,需要收緊貨幣;另一方面,城市化發展、房地產調控、規範地方融資平台、淘汰落後產能,又存在一定貨幣需求。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指出,這其中系統性金融風險正在不斷上升,將成為未來5到1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因此,部署未來經濟工作,必須把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底線。

  現行金融體制蘊含風險

  文章稱,經過多年改革,中國金融體系仍然是一個低效率運行的資源配置系統,政府主導的金融控制成為中國金融制度的核心特征,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一方面金融市場正朝著市場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控制金融資源主要還是按照政府意志進行配置,金融運行效率依然不高,導致金融體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步回落,通過GDP高速增長來化解風險的難度增加。當前中國宏觀調控作用下出現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正是國內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不適應和金融體系脆弱性所造成的。一方面,對部分過熱行業、產業的宏觀緊縮,使銀行前期投入的資金成為不良資產,導致金融部門成為宏觀調控的風險承擔者,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區域經濟不平衡、經濟結構不合理,以及商業銀行業務的同質性、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的缺陷使各家銀行採取相似的經營決策,導致信貸過度集中,從而存在著較大的信貸風險隱患。

  中國金融改革總體滯後於開放步伐,在實踐中形成一種“以開放促改革”的倒逼機制,國際金融機構的大舉進入,使得中國銀行、證券、保險業面臨嚴峻考驗,金融風險的產生條件、形成機制和表現特征也將更加複雜,正在由內生轉變為一種內外互動條件下的高成長性風險。對外資銀行、證券機構、保險機構在華開展業務的地域和範圍的放開,市場份額占有的結構將發生變化;國有銀行儲蓄率的降低,有可能暴露出銀行流動性不足的風險;證券、保險市場的投資、收益也將會發生變化;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企業、居民及金融、財政等部門都會進入到市場風險中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