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產大片:美好源自匱乏

http://www.CRNTT.com   2010-12-23 08:50:01  


 
  “國產大片”越來越多,但套路都差不多

  在2010年最受觀眾期待的電影裡,有3部(《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由葛優主演。而從《十面埋伏》到《赤壁》系列,票房不錯的國產大片都逃不出“一線明星+大投資”的套路。“可獲得銀行貸款的明星,保險的題材和預售的故事”,儼然成了國產大片最依賴的模式。影評人王小魯就曾指出,中國電影業與1950年代的美國電影業很相似,“大片模式”逐漸形成、大片氣質相互接近、保守主義傾向越來越強。實際上,好的電影環境是靠大量中間投資電影來支撐的。而在中國,電影的局面依然是“兩頭重、中間輕”的,除了上億的國產電影大投資和小成本的地下電影,可供觀眾選擇的“中檔電影”根本不多。

  ※引進片:我來了,我征服

  配額制導致對進口片趨之若鶩,幾乎“是進口片就有高票房”

  眾所周知,為了“保護民族電影業”,中國人每年只能在電影院裡觀賞到20部進口片,隨著3D、合拍片和交流片等配額的增加,幸運的話還可以多看幾部。2010年,共有24部進口分賬大片進入中國電影院,其中絕大部分來自20世紀福克斯、迪士尼等美國6大電影公司,只有一兩部法國和印度的電影。雖然口徑小、口味也相對單一,中國觀眾卻顯得“來者不拒”。從票房上看,不管片子本身是否“叫好”,進口片在中國貌似都不難“叫座”:24部進口電影的平均票房在1.68億/部,華納兄弟的6部引進片中有3部票房過億(包括4.56億的《盜夢空間》),連《生化危機4》和《敢死隊》兩部“批片”(來自好萊塢六大公司外,成本低、影響力小並且比國外上映時間晚很多的電影)都神奇地創造了過億票房。

  少見所以多怪,《阿凡達》在中國創造“天神下凡效應”

  事實上,對進口電影實行"配額制"並非中國特色,韓國、印尼和印度等周邊國家,都採用過限制進口來促進本國電影業發展。但國產電影能不能“戰勝”國產電影,關鍵還是看有沒有足夠好的國產電影可供選擇。2010年最受追捧的《阿凡達》,可謂以“天神下凡”一般的姿態征服了全球觀眾。在中國,《阿凡達》上映後的2010年1季度,大陸票房收入增長了134%(29.3億元人民幣),光是3D版的《阿凡達》就貢獻了45%的票房。為了給同檔期的其他國產電影"開路",2D版的《阿凡達》甚至在不少地方放了兩周就不再被允許放映。

  《阿凡達》的故事放到韓國,卻出現了另一個版本。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發布的數據,2010年1季度,韓國電影票房增長了30.1%,但有44.3%的票房來自韓國本土電影,該季度內票房最好的10部電影中有5部是本土電影。與此同時,雖然上映1個月內《阿凡達》壟斷了韓國周末票房冠軍,但韓國國產影片的觀影人數依然比上一月份增加了541萬名,而且國產影片的觀眾占有率也上升了10.1%。由於票價等原因,最受韓國人歡迎的《漢江怪物》在票房上未能超過《阿凡達》,但在觀影人數上,前者依然穩居韓國電影史上觀影人數最多的片子。韓國人相信,如果國產電影足夠好,口碑和票房是不會輕易被外國電影搶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