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1年冀望土地和國企改革突破性進展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08:57:04  


 
  國有企業應繼續改革

  除了土地改革之外,國有企業改革也應該有所動作。

  對於國有工商和金融經濟本身來講,改革一是應當繼續推進其資本社會的改革,二是促進競爭和反壟斷的改革。

  首先,國有企業資本要繼續社會化。

  [ 國有經濟在競爭性領域中存在,可能形成這樣一些問題:一是與社會資本企業,以及家庭、合夥、小投資者合股的小企業相比,效率較低,浪費很大;二是國有企業在競爭性的領域獲得高集中度壟斷的地位,則形成將社會資本和其他小資本企業競爭垮的情況 ]

  大多數領域中的大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從國有企業單一資本或者國有資本占控股格局,轉向資本社會化。家族私人資本、國家資本和社會資本,是三種不同性質的主體資本。社會資本是指許多出資人投資形成的企業資本,企業的資本由多個所有者擁有,但由法人統一支配和使用。多個法人投資形成的企業資本,許多個人投資形成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資本,非上市但許多個人投資形成的企業資本、上市公司資本、基金投資機構的資本,包括一些混合所有制企業資本,很明顯都是社會資本。我們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總體方向應當是將國有資產進一步社會化,變成社會資本。

  國有資產繼續社會化的意義,在於國有經濟從競爭性的領域中退出。國有經濟在競爭性領域中存在,可能形成這樣一些問題:一是與社會資本企業,以及家庭、合夥、小投資者合股的小企業相比,效率較低,浪費很大;二是如果一旦一些國有企業憑國有銀行支持,在競爭性的領域獲得高集中度壟斷的地位,則形成將社會資本和其他小資本企業競爭垮的情況,也會因壟斷而向消費者提供價高質次的商品和服務。因此,國有經濟在沒有必要存在的一些競爭性領域應當徹底退出,將這些領域讓給小型企業和社會資本,防止國有經濟在這些領域中壟斷。

  國有資產繼續社會化的意義,還在於繼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將大部分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等領導,逐步由過去的組織部門代替市場選擇,改革為交由市場選擇為主。社會化的公司,就是公眾公司,企業領導的業績和其他方面,都要處於公眾的監督之下。投資者以股票的買賣選擇企業,股東大會選擇董事長,董事會選擇總經理,監事會、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形成制衡。

  其次是產業組織改革。

  除了在資本構成和企業制度方面存在國有資本還沒有很好地社會化的問題外,中國國有經濟目前在產業組織方面,既存在一些如電網、鐵道等領域壟斷程度太高的弊端,也有鋼鐵、煉油等領域企業和裝置規模太小,集中度不高的痼疾。因此,從產業組織上講,應該降低集中度,反壟斷的行業,需要進行反壟斷的改革;而應該提高集中度,獲取規模經濟的行業,則需要進一步合併,消除散、小、亂的局面。即使這些需要提高集中度的行業,解決其可能壟斷帶來的有關問題時,關鍵在於其集中的資本從國有轉向社會化,形成公眾性的公司,由社會來監督。並且,需要設立一些第三方監督制衡的制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