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迎接2011 沒有什麼轉型可以輕易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1-01-01 09:02:00  


沒有什麼轉型可以輕易成功,中國的轉型尤需九死未悔的努力以及明確的方向。
  中評社北京1月1日訊/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了。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表示,新時代的開始,並不意味著舊模式的終結。從2009年開始,所有人在轉型中尋求共識,在共識中尋求方向,前30年成功的共識不該被拋棄,後30年市場所需要的創新與規則理應共生於一爐。一個大而不強的市場體,改革的成果將會被各種利益群體吞噬,改革進程將由於表面上的任何偶發事件而滯後。

  文章稱,過去十年,中國經歷了兩次轉折。2001年12月11日,多哈,中國正式加入WTO。此後,中國經濟進入國際化快車道,形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這意味著改革的動力由向內生轉向外生,春風得意馬蹄疾時期的2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得益於此。2008年年中,全球金融危機粉碎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增長通道,中國經濟被迫開始轉型,這一次的目標是拉動內需,建立強大而具備基礎共識的經濟體。

  出口導向型的高增長成果,在證券市場表現得淋漓盡致。2007年上半年滬綜指6124點使人憧憬萬點不遠的美景,不料卻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美國潛藏的次貸危機隱患與中國的低人工、低價格、掠奪性開採資源的加工模式走到了盡頭。此後,中國股市一直在低位徘徊,與中國大型企業一樣,股市的成果主要表現在規模擴大而非效率的提升。

  文章指出,沒有什麼轉型可以輕易成功,中國的轉型尤其需要九死未悔的努力以及明確的方向。

  以往的共識被撕裂。2005年前後的國資流失大討論是撕裂的標誌,從那個時候開始,公眾認識到國資不再是全民資產,壟斷利益的流向備受關注。房地產與股市的再分配效應加劇了資本時代的貧富懸殊,貧富差距拉大是全球現象,從美國到中國香港地區概莫能外,但對一個十幾億人口、中產階層尚在培育、工業化效率有待改進的經濟體卻是沉重得多的打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