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不合时宜的《三字经》?

http://www.CRNTT.com   2011-01-05 10:19:29  


《三字經》不合時宜?
  中評社北京1月5日訊/湖北的一些中小學,把《三字經》、《弟子規》和《增廣賢文》加以删改,删掉了某些據說是不科學、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字句。他們的理由是,對於古代的經典,必須分清精華和糟粕,即使精華部分,也要為我所用。《三字经》“为我所用”,就必须进行删改吗?网易新闻另一面今天登载文章“不合时宜的《三字经》?”——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概一反了之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造成文化断裂

  晚清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知先觉者多持“变革”态度,而这种变革到了“新文化运动”时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传统就是旧的,现代是新的;新的是好的,旧的则腐朽落后的新“传统”,全盘性的反传统。这造成了中国人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断层,正如美国学者罗兹曼所说: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罗盘以前就抛棄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

  学者林毓生也在其《中国意识的危机》一书中指出,“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联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文化革命口号,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决非偶然。而余英时认为:中国近代一部思想史就是一个激进化的过程,最后一定要激化到最高峰,十几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个变化的一个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小传统”颠覆了数千年的“大传统”

  直到如今仍然存在的大面积反孔,是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遗产。对传统文化全盘的否定,这个偏差百年流贯形成了一个“小传统”,它全面颠覆了前此于它的数千年的“大传统”。由於它顶戴了一个“现代”的名头,它所批判的对象自然就是腐朽落后,以致今天的我如果要为那种传统说话(哪怕是针对它的正面性),也要背上“倒退复古”乃至“复辟”的污名。

  余英时等学者就认为其是“激进的知识分子挖空了中国文化的內涵,然后用他们自己也不甚了了的一种西方意识形态填补了这个空白”。造成的后果就是“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