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藏匯於民”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1-01-07 08:38:20  


 
  日本和德國的經驗教訓

  文章指出,改變中國外匯管理模式已經刻不容緩。從這個層面上講,同樣是出口和順差大國的日本經驗很值得借鑒。近些年,日本積極推動向“民間儲備國”轉型,日本官方儲備資產只占日本對外資產比重的17.6%。日本一直執行“藏匯於民”的政策,並為國內居民創建了願意“藏匯”的外部環境,使個人、企業、銀行願意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持匯、結匯、售匯。1980年日本修改《外匯法》,規定外幣存款自由化,外幣借款自由化,允許自由外匯交易。

  “貿易立國”戰略向“投資立國”戰略轉變。2005年4月日本內閣經濟財政咨詢會議通過了《21世紀展望》,首次提出“投資立國”理念,強調日本要充分運用特有的經營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開展全球性的投資活動,真正走向“投資立國”。2006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通商白皮書》,提出要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在進一步開展全球性投資活動的基礎上,以提高對外資產收益率為中心,改善國際投資的結構和質量,到2030年力圖把所得收支盈餘對GDP的比率提高一倍。為此,日本積極消除對外直接投資的各種障礙,促進直接投資雙向擴大。近5年日本每年海外證券利息收入在500億美元以上,日本企業的資本利得及海外進賬也極其巨大,所得收支盈餘已經成為日本重要的外匯儲備來源。

  德國也是典型的民間儲備國,民間儲備遠遠大於官方儲備,暢通了民間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渠道。“廣場協議”後,德國堅持“以我為主”的匯率政策,出口導向的德國雖然擁有高額貿易順差,卻沒有積累起大量的外匯儲備,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國堅持“有進有出,雙向平衡”的既定戰略。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各項目的平衡關係,對外金融淨資產恒等於經常項目差額,也恒等於資本和金融項目(包括誤差與遺漏和儲備資產)的差額。德國雖然經常項目有資本流入,但資本項目、金融賬戶都有資本淨流出。從資產與負債的結構上看,德國對外FDI大於吸引外資,對外證券投資大於短期資本流入,因此,這不僅保持了國際收支賬戶的總體平衡,也實現了結構的優化。

  從藏匯於國到藏匯於民

  文章認為,對中國而言,如何改變官方儲備與民間儲備結構,真正實現從“藏匯於國”向“藏匯於民”的路徑轉變意義重大。在對外匯儲備結構考察中需要關注四大關係,即官方儲備與民間儲備的比例;美元儲備與非美貨幣儲備的比例;流動性高的資產與收益率高的資產的比例;放在美國銀行和分散放在其他國家銀行的儲備資產的比例。這四大比例關係可以概括為:安全性、真實性、流動性、盈利性四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