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舒立:“後危機”時代的中美關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1-17 12:10:32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時隔近五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月18-21日再次訪美。此行有望為“後危機”時代中美關系確定基調,推動“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取得盡可能多的互利雙贏的務實合作成果。

  中國領導人歷次訪美,均為中國外交的重大事件。胡錦濤此行被視作在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周年之際和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進行的一次重要訪問,具有裡程碑意義。這將是兩國元首第一次代表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生產力最強的兩個國家會面。 

   還應看到,此次國事訪問是在全球經濟漸漸步出金融危機陰影時舉行的。危機已經使大國力量格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美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近來複蘇勢頭出乎多數經濟學家預料,但仍在為畸高的失業率和沉重的債務苦苦掙扎;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其經濟繼續強勁增長。中國的確面臨著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等一系列艱巨任務,但與此同時,以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在未來十年超越美國,這已經是諸多分析觀察人士的共識。這一前景既為中美合作創造了廣闊空間,也使得兩國關系變得更加敏感甚至脆弱,極易陷入一方過度自信、一方過度擔憂的境地。中美雙方如何順應新形勢,尋求“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將是全球輿論對此次中美元首峰會關注的焦點。

  兩國關系重要性不言自明,但這並不能掩飾摩擦與分歧。盡管奧巴馬上台後中美關系更多呈現積極與合作的氣象,但日後的兩國關系更可能回歸“既衝突又合作”的常態。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這是國際關系固有的“零和性”使然;而兩國因內政優先順序不同而內外政策不協調,也是重要的原因。兩國圍繞人民幣匯率的爭議,正是這種不協調性的典型表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