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政府轉型決定“十二五”改革成敗

http://www.CRNTT.com   2011-01-22 09:51:50  


 
  民富優先的基本發展趨勢與政府轉型

  文章指出,要不要確立民富優先的轉型與改革導向,以及這樣一個導向的改變,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政府轉型會帶來重大的影響。

  1.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質是由經濟總量導向轉為國民收入導向。過去,中國發展的主要導向是經濟總量,因為私人產品嚴重短缺,沒有經濟總量的增加,沒有國家財富的盡快增長,很難解決幾億人的貧窮問題。在中國從投資大國轉變成消費大國的背景下,以國民收入為導向,才能解決發展方式由投資向消費的轉變,由生存型需求向發展型需求的轉變。所以,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質是發展導向的重大變化,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2 .國富優先的發展導向面臨著的突出問題。私人產品短缺時代,沒有國富優先的發展,解決不了這樣一個大國的發展問題;但在公共產品短缺的背景下,繼續堅持國富優先發展導向就會使國家生產力的增長快於老百姓的消費增長。當前中國供給過剩,主要是因為中低收入群體尚未成為消費的主體。儘管富人的奢侈品消費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了,但是在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提高不大、消費預期不穩的背景下,是難以建立消費大國的。以國富優先為導向能做大經濟總量,但是國家的增長快於老百姓的收入增長,會造成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嚴重失衡。

  3.確立國民收入的導向需要由國富優先轉為民富優先。

  (1)民富優先能夠釋放和擴大社會的總需求。若發展方式轉變到位,未來5年至10年中國的消費率有可能從49%達到55%左右。“十二五”時期,如果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提高一倍,會增加4萬億左右的消費總量。所以,中國只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增強其消費預期,中國就會有條件成為一個世界大市場。

  (2)民富優先能夠有效化解轉型期的社會矛盾,減少社會風險,避免大規模社會衝突。在發展導向變化的背景下,如果民富優先這個導向轉變的好,發展前景就相當好,使中國由投資大國走向消費大國,實現公平可持續科學發展的目標。如果搞不好,就有可能在5年至10年內形成某些災難性後果,這不是聳人聽聞:第一,貧富差距已經到了警戒線;第二,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在快速積累;第三,與通貨膨脹聯繫的社會風險因素在增加。這幾個問題結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有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多方面有利條件,比如有可能發展成為消費大國,有較強的財政基礎。但同時也應當看到,中國同樣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有增大的趨勢。

  4.政府轉型關鍵在於繼續釋放制度紅利。去年初,廣東省公布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年至2020年)》。據我了解,規劃的初稿是投資8千億,後來廣東省大幅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公共服務的範圍,最終確立2.48萬億元的投入。之所以做出這麼大的手筆,是因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廣東的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太重要了。廣東的例子說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一個財力總量的問題,但主要是財政支出結構的大幅調整和相關的制度安排。

  中國不僅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且仍然是經濟轉型、轉軌的大國。為此,應當高度重視制度紅利的重大作用。應當說,原有的制度紅利在逐步的、明顯的遞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新的制度紅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