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突尼斯式的揭竿而起

http://www.CRNTT.com   2011-01-23 09:37:27  


 
  外電報道說,在阿拉伯世界,一國之首長被群眾壓力逼下台,而且落荒而逃,可謂前所未聞。一個維持了二十多年“穩定”政局的政權突然垮掉,這在阿拉伯世界也是特別引人矚目的。因為長期以來,阿拉伯世界的獨裁專制統治被視為常態,民眾起義則被視為成不了大事。但“茉莉花革命”顯然已經開始改變人們的想法。看來,一味以維穩為名的專制政權,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現有政經體系的可持續性問題。

  從常理來說,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工作和生活安定,就不太可能會想到走上街頭示威,更不會揭竿而起鬧革命。突尼斯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雖然官方的統計顯示該國的失業率是14%,但實際情況顯然更糟,否則,一個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不至於得上街當“非法小販”。突尼斯經濟近年來雖有所增長,但廣大民眾並未從中受益,政權的貪腐逐漸浮出水面,比如,“維基洩密”上月公開的美國國務院2009年6月的機密電報,就指總統本.阿裡早跟人民脫節,更把操控全國經濟的阿裡家族跟黑手黨相提並論。電報又爆出第一夫人萊拉(Leila)在建造一所學校時曾經大賺一筆,揭露第一家庭的貪污聚斂的一面。

 因此,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起因可以總結為民不聊生。而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無非是政治和經濟兩個。政治上,本來多少有所作為的本.阿裡政權,以緩慢的經濟增長換取相對專制的統治,開始時還是能夠被民眾所接受的,而政治上的相對穩定也成了突尼斯吸引外資的強點。但是,在連任三屆之後,本.阿裡政權開始腐化和戀棧,壓制政治自由,甚至修改憲法,讓自己可以繼續四連任,五連任,統治階層和人民漸行漸遠,貧富差距凸顯。貪腐之外,是農業經濟的一蹶不振,致使民不聊生,而突尼斯並沒有石油資源可以賺取大筆油錢來實行社會福利。人民起義於是一觸即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