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二五”經濟轉型向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11-01-24 08:24:48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攻堅時期。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攻堅時期。轉型已成為當今政府和企業共同的重大使命。經濟觀察報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武漢大學教授辜勝阻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規模均位居世界前列,但世界經濟格局正發生著複雜深刻的變化,中國傳統“低價工業化”發展模式將受到嚴峻挑戰,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改變“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發展現狀,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應成為“十二五”時期經濟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務。其中,關鍵是要改變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 “五個過度依賴”,實現五個“再平衡”,建立“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創新驅動、均衡共享”的發展模式。文章如下。

  一、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增長方式向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以消費為主力的發展方式轉變

  長期以來,中國存在內需與外需失衡、投資與消費失衡的問題,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據測算,2000-2008年,中國投資增長17.9%,淨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增速快7.2和24個百分點,而居民消費率從1985年的53%降至2008年的35.3%,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使中國經濟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為此,在“十二五”期間,中國要實現以消費需求為主導的內需拉動型增長,堅持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努力推動消費、投資、出口協調發展。要調整分配結構,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要優化創業致富的環境,放寬民間投資限制,讓更多的就業者變成創業者,通過中小企業創造新一批中高收入者;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突破口,實施均衡城鎮化戰略,一方面要發揮大城市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形成都市圈網絡;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村城鎮化,變農民消費為市民消費;要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服務業比重,培育更多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人群;要創新金融服務,推進消費信貸,放大消費需求;要鼓勵新產品開發,培養新消費點,刺激消費者潛在需求;要培育新型消費文化,實現舊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新消費習慣的養成。同時要加快完善教育、醫療、衛生、住房、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民生投資建設,提高居民消費預期和邊際消費傾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