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蘇丹:公投之後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9 13:59:08  


 
  美、英、法等國在第二次蘇丹內戰期間曾支持南蘇丹,和英國淵源深厚的肯尼亞,成為南蘇丹重要的出海口和外援輸入通道。戰後為確保喀土穆方面同意按時公投,美、英、法等國微調了對喀土穆政權和巴希爾的態度。《華盛頓郵報》在公投前夕就曾報道稱,奧巴馬曾表示,一旦喀土穆政權確保公投平穩順利舉行,美國將設法取消國際法庭針對巴希爾的逮捕令,將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取消,而西方各國也將放鬆對蘇丹的制裁措施。

  非洲聯盟和非洲各國、尤其蘇丹的鄰國,曾積極參與了內戰協調和公決的推動、監督,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先後成為兩次內戰的“終點站”,而南非則成為公決的“主推手”。

  一旦南北分治,國際社會將樂觀其成,南北蘇丹和國際社會的關係,都將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問題並非不存在。

  蘇丹的鄰國乍得政局不穩,割據的軍閥勢力常常越境在南北蘇丹活動,並時而介入南北蘇丹內部的部族衝突,給當地局勢增添了不安定因素;烏幹達境內的“聖靈抵抗軍”早已是舉世公認的邪教暴力組織,內戰期間這支邪教武裝曾在巴希爾的挑唆下騷擾過南蘇丹,如今仍然是南蘇丹的重大威脅,許多非洲當地觀察家都認為,“聖靈抵抗軍”問題,可能成為南北蘇丹間,及南蘇丹與烏幹達間的重大隱患;此外,與南蘇丹關係最好的鄰國肯尼亞,境內的部族矛盾也常和南蘇丹各相關部族糾纏不清,如果得不到重視、解決,很可能影響南蘇丹和這個出海口國家的關係,並進而影響南北蘇丹未來關係的走向。

  儘管在公投前達成撤銷通緝令的“君子協定”,但美國和西方對巴希爾的觀感並不會因此好轉。荷蘭廣播公司1月19日就指出,美歐各國一定會推動南蘇丹加入《羅馬公約》和國際刑事法庭,一旦如此,南蘇丹就有義務在巴希爾來訪時將他逮捕,並引渡到海牙國際法庭受審。去年12月走訪南蘇丹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指出,一旦南蘇丹加入國際法庭,南北蘇丹的關係勢必急轉直下,兩國將相互猜疑、指責,很難做到平和相處。(作者:陶短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