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糧食危機步步進逼 台灣如何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1-02-14 16:26:25  


全球糧價上漲,要思考應對之策。
  中評社台北2月14日訊/“全球糧食危機步步進逼,台灣農政機關雖然應景召開全台灣性會議提出多項因應對策,還呼籲台灣人多吃米食。但是該如何落實恐怕才是真正問題所在。想要防範於未然,單靠農政機關實力有未逮,需要多個單位(經建、環保、水利、衛生等)的協調整合,多管齊下才能確保糧食安全。”《中國時報》今天登出杜宇的“糧食危機步步進逼”,文章內容如下: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東歐等地小麥歉收,加上澳洲、巴西等糧食大國發生罕見水災,在投機資金炒作下全球糧食價格不斷升高,讓人看得膽顫心驚。據統計,自去年收獲季節以來,國際市場上玉米、大豆和小麥的價格分別上漲了九四%、五一%和八○%,顯示三種主要糧食作物價格已接近或超過三十個月來最高位,儘管各地區受影響程度不同,但全球可能再度上演糧食危機。

  世界糧農組織官員即警告說,二○一一年稻米、小麥、糖、肉類等價格仍將保持在高價,甚至可能導致糧食危機重演。只是台灣有經濟學者及政府高官認為就像想喝牛奶不一定要親自養牛一樣,只要有錢必要時可向台灣外購買糧食,無需保留龐大農地,應把土地做更有效的利用(如改為工商業用地)。然前次糧食發生危機時,不僅國際糧食價格飆漲,許多糧食生產大國紛採限制出口,屆時再高GDP也不能拿來當飯吃。更何況在地糧食消費對氣候和經濟都有助益。日本研究即指出在地糧食消費可以為每戶人家減少二○%的能源支出。

  其實已有諸多證據顯示,全球糧食短缺與供給不穩定性越來越嚴重,多國糧價甚至飆漲超過兩位數。為因應未來可能再臨的糧食危機,先進國家無不積極備戰,主要作法包括:強化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維持合理的庫存量;糧食儲備多元化,加強拓展海外屯田;成立糧食的OPEC,透過聯合行動來穩定糧食來源與價格,希望建立區域互助網;建立全球糧食產業鏈,避免糧食市場遭壟斷;透過基改作物種植提高糧食產量;加強對國際糧食期貨市場秩序的監管,降低人為操控等等,希望能充分供應糧食需求,維持國家穩定。中國、東協國家與日本則積極推動東亞稻米緊急儲備機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