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1-02-17 10:38:13  


民進黨不正視兩岸政策,想再度“執政”恐非易事。
  中評社台北2月17日訊/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兼所長謝敏捷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挑戰”。作者認為:“兩岸關係需要台灣內部、中國(大陸)、美國之間有最大共識,兩岸關係才會穩定,過去國民黨將兩岸關係視為中間選民的提款機,民進黨如要在全台性大選中勝利,須有一個穩健的兩岸方案。”文章內容如下:

  馬英九提出“九二共識”,成為國共兩黨的共識,但卻是國民兩黨的爭議,當時的李登輝“總統”、辜振甫董事長和兩黨政治之一的民進黨均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無法成為台灣的共識。

  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但遲未提出自己的方案,一月十日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

  對內“憲法”共識:大家對“中華民國憲法”之四至五條有不同意見,但對其他民主自由人權的保障,對政府制度等均有共識,應求同存異;且在實踐上,民進黨參與“憲法”體制之各項選舉與“修憲”“釋憲”,實際接受“憲法”。

  對外“憲法”各表:我們是“中華民國憲法”,對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自己的“憲法”,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另由於“憲法”是一九四六年在南京制定,七次在台灣“修憲”,增修條文前言有“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另有“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有空間來發展兩岸關係。

  “憲法”的最高位階與民主條文,保障台灣人民對未來的民主選擇,也就是可有各種可能,但改變門檻很高,須“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出席代表四分之三同意,提出“憲法”修正案交由選舉人複決,須選舉人總額二分之一同意(不論投票率多寡)才能改變,此門檻確保了對內對外的穩定性。同時“憲法”下的獨立現狀,各方各有不滿意之處,但都接受了六十年,成為最可行的架構基礎。

  台灣大眾普遍務實,對兩岸關係,廣義的維持現狀派有八七%,(“獨立”二五%,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統三四%,永遠維持現狀二八%),顯示相當比例人民務實知道兩岸關係的微妙,知道微妙中的機會與挑戰,某些可以講清楚,某些需要保持重疊模糊,甚至要有創造性模糊。

  民進黨和共產黨過去均不能務實地面對“中華民國”,現可經由“憲法”共識團結台灣,經由“憲法”各表穩定兩岸,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打開出路。

  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值得台灣人深入討論比較,台灣需要一個有最廣泛民意支持的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