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大起大落的風險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1-02-25 08:55:11  


 
  二是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經濟景氣度出乎意料的向上好轉,也就是政府和企業的投資產生了合力效果,形成了良性互動的作用,比如,美國服務業的繁榮格局的形成就是借助了自己政府推動社會保障體系改革所產生的商業機會和就業增加的效果。由此又進一步形成向其他產業較大的波及效果,推動了整個實體經濟部門的投資新興和對外來經濟走強的預期。如果歐美政府確認經濟復甦的基盤已經穩固,接下來就是要避免一旦經濟過熱而政策反應滯後所產生的副作用,於是,美聯儲或歐洲央行等一旦加快加息的步伐,而我們對此舉動的應對措施又沒有及時做出反應,那麼,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就完全有可能因為國際資本回流而受到影響,這也會幹擾我們宏觀調控的效果。甚至我們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其經濟因為國際資本的回流而遭到重創,這樣的危機案例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

  三是金融危機後經濟大國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存量問題,比如,財政赤字、貿易收支失衡、擁有大量外債的機構入不敷出和匯率升值問題等,因為某個事件由頭而使這些問題突然激化,再加上應對這類全球化問題上國際協調能力較弱,那麼,很容易引起內外市場的過度反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放大效應。這也會使得正在努力進行結構調整中的中國面臨更大的外部衝擊的負面影響。像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再起,日美英等發達國家債券的信用評級下方調整,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都不能讓我們現在掉以輕心。

  其次,中國經濟自身的不確定性也不能小視。一是通脹壓力。尤其是對於人均收入基數低、貧富差距又大的中國而言,承受無論是輸入性通脹原因,還是我們自己貨幣超發,或流動性管理缺失所造成的通脹問題都是非常有限的,這對社會和諧以及內需培育都將產生十分不利的作用。而目前通脹形成的機制較為複雜,靠簡單的貨幣政策很難有實質性的效果。

  二是結構調整壓力。這非常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金融危機後,和大多數國家一樣,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自然成了主基調,所以,現在,一旦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市場依賴“政策市”而發力的脆弱性就被凸顯出來。因此,如何盡快將這種輸血型的經濟繁榮方式帶出市場造血型的發展方式,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經濟發展的效率,而且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也尤為重要。但目前市場活力煥發的不確定依然很大,表現在很多產業資本被閑置下來,很多民間資本流失在外,若要扭轉這一局面,只有政府通過進一步減稅讓利、同時,保護好市場投資和消費的環境,並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的進程,以及大力推進“多勞、多得、多消費”的激勵機制以及相關制度的建設和相關政策有效實施的監督機制,繼續加大反腐打貪的力度,才能做到中國社會民富有保障,中國經濟發展有起色,而不是令人擔心的大起大落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