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城管與畫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10:18:14  


“大芬麗莎”由999塊油畫單元構成,在世博會上成為深圳的象征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大芬麗莎在上海世博會上成為深圳的象徵,看上去是很多偶然因素作用的結果。但進入2011年,深圳的確需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審視以前的發展方式…因為最近有一條新聞說,深圳的城管打算清理大芬村的牆面油畫,以便讓大芬村乃至深圳有‘更好的形象’。如果僅為了自己心目中‘更好的形象’,城市管理者準備放棄一種經濟和文化上的寶貴傳統,那麼可能失去的,又何止是工廠?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了嗎?”南方網日前登出媒體從業者夏佑至的評論文章“城管與畫家”,全文如下:

  一年之前,為了參加世博會,深圳在上海建起了一棟白色的房子,里面最大的展品是一堵長達43米、高7米的色彩斑斕的牆。如果你向右歪一歪脖子,可以看到一張著名的微微笑著的女人的臉——不錯,那就是蒙娜麗莎。

  但她不是。雖然表情和笑容酷似,雙手以全世界熟悉的方式交叠在一起,這幅大畫上美麗的女人卻有另一個名字。人們叫她大芬麗莎。至少在世博會期間,大芬麗莎是深圳新的象徵。她由999張小油畫組成,畫好這些畫,花了507名畫師的一天時間。他們都是深圳布吉鎮大芬村的畫師,占這個村全部畫師總數的6%。

  在否決了深圳先後送交的13個方案之後,國際展覽局認可了大芬麗莎。很顯然,大芬麗莎是一個新的世界格局的象徵。在這個世界格局里,數量眾多的中國勞動力臨摹西方的創造物(從經濟制度到蒙娜麗莎),為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增加了自己的財富,也改變了世界。大芬村位於深圳龍崗區布吉鎮,方頭方腦的七層樓房一棟挨著一棟,上面整整齊齊地貼著10厘米長、6厘米寬的瓷磚。這種式樣拘謹呆板的樓房,遍布深圳和珠三角各鄉鎮,成了過去30年中當地農民洗腳上岸的最好證明。這里是農村,但是再也沒有農民了。大芬村原有的300多名農民,多數情況下成了房東。這一點都不奇怪。深圳和珠三角是欣欣向榮的全球製造業基地,廠房占據了田地,成千上萬的勞動力從外地湧入這里,把房子租給他們,就成了大多數本地農民的現實選擇。

  但大芬村並不出產鞋子、成衣、電子元件或任何人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商品。這里有800家畫廊,8000多名畫師——其中有年輕的,也有年紀大的,每年向全世界賣出成千上萬張書畫。這些書畫絕大多數臨摹自畫册、明信片和照片。蒙娜麗莎是大芬村臨摹得最多的一張畫——這也是大芬麗莎的由來——技巧熟練,價格卻很便宜,有的只要幾十塊錢一張,很適合用來裝飾牆面。來自大芬村的油畫占領了65%的全球市場,這門生意每年為大芬村創造出5個億的產值。

  和深圳富士康這樣的製造業巨頭的規模——30萬工人,產值數千億元——相比,大芬村的經濟成就似乎不值得一提。如果說大芬村和此地其他村莊有什麼不同,那裡是我看過的第一家有美術館的村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