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果老子看見了老子聖像

http://www.CRNTT.com   2011-03-21 13:54:56  


3月18日,老子聖像在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揭幕。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訊/3月18日,老子聖像在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揭幕。據報道,這尊老子像高28米,重60噸,為紫銅鍛造貼金,總投資2588萬元。文化學者吳祚來就此撰文“如果老子看見了老子聖像”: 

  3月18日,老子聖像在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揭幕。據報道,這尊老子像高28米,重60噸,為紫銅鍛造貼金,總投資2588萬元。傳說函穀關是老子著述《道德經》之處,也是我國歷史上建制最早的雄關要塞,目前已建成為一個融軍事文化和老子文化為一體的人文景區。

  看到這則報道,我立即想到,如果老子見到了自己這尊雕像,會如何感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像可像,非常像?主張無為而無不為的老子,碰到為所欲為的地方政府,肯定不會覺得自己是老子。誰敢在財大氣粗的地方政府面前,自稱老子呢?

  一家網站轉載的這條消息之後有數以千計的跟帖,主要內容都是批評當地政府不惜納稅人財力打造這樣的文化形象工程。網友追問,這樣動用巨資,經過了怎樣的程序,當地人大是怎樣通過的?它是為經濟回報呢,還是僅表達對一位古代先賢的敬意?如果是違規建築,是否應追究相關領導人的責任?

  這幾年祭祀先賢名人之風盛極一時,考古學家尚且不知的古人出生地、出生時間,地方政府卻了如指掌,有時請一些專家來走穴式論證,有時就在相關新聞里加入“據專家考證”或“據史料記載”,一道借古還魂的大餐就呈現在世人面前。然後就是大造聲勢,就是營銷與大興土木,以及圈地招商。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是提升了地方文化知名度還是成為文化泡沫,都不得而知。幾年之後,那些簽字搞文化工程的領導們就易地為官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