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卡扎菲大勢已去?

http://www.CRNTT.com   2011-03-31 09:22:18  


 
  然而卡扎菲時代的結束,卻未必意味著利比亞黎明的來臨。

  盡管班加西方面成立了新政府,任命了帶有濃厚自由主義色彩的加布裡勒為主席,但這個魚龍混雜的新政府仍然是前伊德裡斯保皇黨、前卡扎菲政權軍政警特官員,東部幾大部落,以及包括自由派、保守派和原教旨主義者的大雜燴,且實權更多控制在前卡扎菲系和部落系成員手中,新“海歸”、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海外的加布裡勒既難駕馭,又不易得到國人認同。這個新政府得到法國、卡塔爾兩國承認,或許還會陸續得到更多國際認同,但這種“認同”恐怕也很難是全心全意的(一如去年此刻國際對卡扎菲政權的“認同”一般),尤其當班加西當局和“基地”千絲萬縷的聯系被更多披露後,更是如此。

  更讓人擔心的,是此次利比亞內戰對該國內部所造成的裂痕。

  原本利比亞西部的的黎波裡塔尼亞和東部的昔蘭尼加,在歷史上就積怨很深,伊德裡斯王朝源出昔蘭尼加,在其統治時期東部各部落享有特權,西部則備受排擠;代表西部和社會底層的卡扎菲上台後,西部各部落,以及原本地位低下的底層貝都因人“鹹魚翻身”。而原先的上層精英和昔蘭尼加則遭到排擠、鎮壓,屢次反抗都被殘酷壓制。此次事變之初,盡管東西部對抗的態勢若隱若現,但至少在表面上仍體現出“全民抗爭”的態勢,這種態勢一度讓卡扎菲方寸大亂,幾乎崩潰。

  然而隨著卡扎菲穩住陣腳後的絕地反撲,和隨後班加西方面在聯軍轟炸下的卷土重來,這種東西對立的特點愈益凸顯:對於東部許多民衆而言,卡扎菲是讓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儈子手,而西部人則是卡扎菲的幫凶;而對於整天頂著炸彈、導彈的西部民衆而言,“班加西人”又何嘗不是引來這一切“禍水”的元凶?和民主、自由、國家等現代概念相比,部族、家庭、地區,是利比亞人更熟悉的概念,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本已固結不散,此次經歷一番血雨腥風,舊創未已,又添新痛,這對於講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阿拉伯人,和統一國家理念形成很短的利比亞人而已,只怕會令各部族間的裂痕變得更深,甚至撼動原本就不堅定的、對統一的利比亞國家的認同。

  1個多月前,利比亞危機開始之初,卡扎菲衆叛親離,官員、軍隊叛亡相繼;如今他的形勢更糟,面對的敵人更強大,輿論的狂轟濫炸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聯軍和反對派的“攻心”效果反倒變差,有組織的叛逃、嘩變絕少出現,這當然不是因為卡扎菲籠絡有術,或利比亞人有多“熱愛”他,而是因為“全民抗爭”色彩的褪色,和部族、地域對抗特性的凸顯,讓西部相當一部分原本並不擁護卡扎菲的部落和民衆,不得不站到“班加西人”的對立面。

  如果說,卡扎菲政權已日薄西山,“倒卡”無論如何都只是利比亞人的短痛,那麼這種因內戰而強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將注定是利比亞人的長痛。卡扎菲時代行將就木,班加西的委員會也好,過渡政府也罷,恐怕也只能是個權威和壽數有限的“過渡”架構,這個歷史上合不多、戰不少的年輕國家,要彌合裂痕,重塑國家認同,恐怕需要漫長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