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沒四千萬別見我”,是耶?非耶?

http://www.CRNTT.com   2011-04-07 09:32:58  


房地產行業“身份”讓整件事更受關注。
 
支持者和反對者為何勢均力敵 
 
  在騰訊微博的相關話題中有一個調查,問題是“高學歷貧窮是恥辱和失敗嗎”,截止今天淩晨兩點,支持和反對的比例分別為38.74%和36.07%。另有25.19%的人選擇“不好說”。可以說,支持者和反對者相當勢均力敵。

  反對者:金錢不是一切,價值觀不能扭曲

  “金錢不是衡量人生的價值尺度,潘教授滿嘴的銅臭味,如此扭曲人生價值觀,何以為人師表。”騰訊網友浪淘沙的這番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一萬四千多人都表示了贊同。

  而和他的想法一致的,還有許多教授,北京大學的黃益平教授就說:“非常不贊成。難道財富是評價成功的唯一標準麼?”

  董藩的“房地產”身份也很讓人詬病,很多網友都說,原來是搞房地產的人說的話,那就難怪了。如果沒有“房地產”這個標簽,這個事情也許沒有現在這麼火爆。
 
  支持者:雖然殘酷,說的卻是真理

  “非常好!如果一個研究生四十連四千萬都沒有,那就回家種地算了,還啥研究生,先研究自己怎麼了。”

  “雖然殘酷,確是真理。高學歷是為何用?製造財富,為家人謀幸福。”

  “遺憾的是,我的老師從未如此要求過我,相反,老師們似乎沒太關心過我未來會掙多少錢。可惜時光不能倒流,如果當年有個老師如此要求我,我是否真會取得如此的成就?難以預料。”

  董藩的話也有很多人支持,支持者認為,董藩只是講了這個社會的現實而已,確實沒錯。
 
  支持和反對聲音共同反映了拜金社會的“一體兩面”

  與人爭論時,董藩說,“我們的教育總是恥於談錢,但每個人都想發財。”董藩一邊被大罵,另一邊卻被認為是“講了真話”的人,這樣旗鼓相當的局面,我們早在《中國成為社會的拜金真相》這個專題中分析過原因。

  事實上,早在2010年,路透社與艾普索斯(Reuters/Ipsos)的一個調查就顯示,認同“金錢是個人成功最佳象徵”的,中國的比例在所有二十幾個國家中最高,共有69%的人認同。如果一個社會某種美好的價值觀稀缺,那麼必然出現兩個表征——一部分人對社會的墮落痛心疾首,另一部分人認為既然人人庸俗,那麼何必偽善,進而認為一切高調都是虛偽,反而為自己庸俗得“真誠”而洋洋自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