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怎樣看待油價上漲?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0:09:49  


 
  漲價和壟斷有關?太牽強

  很多人說,中國油價“高”是因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不過石油行業的特點本身就是寡頭,即便在其它國家,石油行業的壟斷環境也是相同的(當然,中石油中石化和這些公司的性質不同)。但把最近的成品油價上漲,和壟斷聯繫在一起,有點太牽強了。中美兩國的油價,還有全球的原油價格,基本上都是平行線。如果是因為壟斷才導致價格上漲,你應該看到中國的油價上漲,比原油價格,或者別國的油價上漲更快才對,但這件事情並沒有發生。

  曾經的“不漲價”不是什麼好事

  2009年1月,中國取消了養路費等一系列的收費,然後在汽油里每升收8毛錢,也就是所謂的費改(燃油)稅。2009年1月之前,中國的成品油價和原油價格關聯度相當低。中國的成品油價在2006到2008年長達兩年的時間里,幾乎是沒有什麼變化的,而原油價格則在同期從60美元左右一桶,一直衝到2008年中期的140美元一桶。

  2009年1月之後的一個重大變化是,中國的成品油價的變動趨勢和國際油價的走勢基本一致了。從定價的角度,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的定價機制,原油價漲的時候,成品油價格不讓漲,原油價格跌的時候,成品油價格不跌。前者的結果是財政出錢補貼中間的差額,更多的補貼反而給了富人;後者的結果是石油公司獲得了超額利潤。

  不漲價,政府補貼行的通嗎?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原油價格上漲成品油必須漲,這可以接受。但是政府不應該聽之任之,是不是可以用財政來補貼呢?這是行不通的。如果政府補貼,那麼這筆由全體納稅人補貼的錢,會更多的流入“更富的人”的口袋。首先,有錢人在選擇車型時,會傾向大排量,而相對沒錢的會不買車或買小排量,這樣的補貼無疑是貼給了燒油更多的人。其次,補貼油價會刺激石油消費欲望,這不環保。

  ■ 中國油價算不算高?

  加上稅收和美國比較,確實不低。

  以北京地區為例,這次漲價後,93#汽油的零售價為7.85元每升,高於美國汽油均價6.38元。但問題是,美國的零售油價是發達國家中很低的,原因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對成品油征了比較重的稅,美國是個例外。各國油價的差距主要是對油價徵收的稅率不同,目前國內汽油徵收的稅率大約為30%。按美國能源署和歐洲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稅率大約為13%。

  發改委日前披露目前93#汽油不含稅的全國平均價格大約為4.66元每升,也就是說,目前國內的裸油價比美國低,但是含稅價格卻遠高於美國價格。即使不算上此次調價,以北京93#汽油調價前的價格7.45元每升計算已經比全美平均價格高出1.07元每升,調價後高出1.47元。

  但和歐日等重“石油稅”國相比,確實不高

  歐洲能源機構披露的4月6日歐洲各國石油價格數據顯示,目前歐洲各國的汽油含稅零售價基本都在1.2歐元每升以上,按目前1歐元約等於9.35元人民幣換算,大約相當於11.2元每升。例如法國含稅汽油價格為14.67元每升(1.57歐元),不含稅價格為6.26元每升(0.67歐元);意大利含稅汽油價14元每升(1.5歐元),不含稅價格6.73元每升(0.72歐元)。法國、意大利的稅占油價的比重分別為57%,52%。而這些稅率都是高於中國的。美國和歐日稅率的天壤之別,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習慣。美國人房子大且距離遠,選擇的車型也偏大;而歐日由於土地的限制,房屋緊凑實用,選擇的車型也偏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