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反映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1-05-01 08:00:53  


 
  他們不服氣陳水扁,瞧不起他,即使擔任副手的呂秀蓮也不例外。現在是蔡英文出線了,他們更感到莫名其妙吧!他們在心裡能不問自己,蔡英文是誰嗎?從哪裡來?對民進黨的崛起有什麼貢獻?呂秀蓮最不服氣,在她退出民進黨的初選前,就一再挑釁式地質問蔡英文憑什麼?

  施明德關於同性戀的質疑,當然出自他個人風流倜儻,愛好美女的人生,因此他厭惡同性戀的偏執表現,其情可憫。但是他把自己厭惡的對象,投射到蔡英文身上,真可以說是其憤恨無以複加。同志團體遭到流彈所傷,固然是施明德欠他們一個公道,但施明德近乎潛意識地、直覺地演出,讓他對蔡英文的感覺間接但卻有力的流露。

  他們的質疑其實一部分反映了政治的現實,只是他們自己不能接受而已。世界各地的政治中,沒有真正公平的,政治人物的崛起,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唯一的規律恐怕是殘酷。所謂殘酷,就是健忘、投資報酬不成比例、一夕數變。

  不過,在他們的質疑中,還有另外一部分反映了台灣的政治文化。一言以蔽之,台灣的政治文化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政治文化,不斷的自我否定帶來空虛、人人自危、缺乏自信,時而悲哀,總覺得自己再受害;時而高亢,把自己描述的無所不能。
在不斷自我否定中帶領台灣  

  在這樣的政治文化下,早期的選票保證,靠的就是掀起選民對自己作為受迫害者的同情,讓選民想象可以透過支持受迫害的政客,讓他們自己的無助得到發抒。晚近,文化突變,出現了兩種會得到選票的候選人,一種是狂野的,滿足悲情選民的權力渴望,另一種是溫順的,讓選民覺得不會威脅自己。

  不論是狂野的,或是溫順的,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必須繼續在自我否定的調調中帶領台灣。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所繼承的手法,是把對手說成是要否定的那個台灣,就好像台灣在對手的手中,一無是處,而且命運悲慘。但實際上,對手也是與選民一起生活成長的人。

  溫順的風格當然以馬英九為代表,他的自我否定手法,就是承認與自己有關的種種必須質疑,他乃率先反省,切割自己的既有社會關係,在選民面前表演自我否定,定期在自己核心支持群眾中找人加以犧牲,因此本來覺得會被他傷害的人就不再擔心他,有的甚至把票轉給他,以逃避狂野型政客帶來的不安。

  蔡英文也不例外。如今由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就是對美麗島世代的否定,這也是民進黨的自我否定,其中蔡英文陣營把蘇貞昌說成是國民黨所支持,這樣的手法完全符合民進黨內的鬥爭文化,但更符合台灣的政治文化,故而不是民進黨所獨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