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國家機關“低調種菜”看食品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11:19:57  


  中評社北京5月7日訊/黃瓜里含有避孕藥、豬肉里含有瘦肉精、奶粉里含有三聚氰胺、饅頭里含有染色劑……而包括北京海關在內的不少國家機關則在郊外自建蔬菜種植基地,為各自的機關食堂以及工作人員供應綠色食品。這樣的的“因應之道”說明什麼問題?南方網日前發表社論《從國家機關“低調種菜”看食品安全》:

  據《南方周末》昨天報道,包括北京海關在內的不少國家機關在郊外自建蔬菜種植基地,供應各自的機關食堂以及工作人員。這些食品堪稱真正的綠色食品,其首要強調的就是“安全”。而其果蔬從生產到采摘的每一個步驟,都規定有嚴格甚至堪稱苛刻的監管要求,並且得到了難能可貴的執行。

  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愈發讓人不放心的食品監管情勢,僅以此次報道中反饋出來的現象亦能得到側面印證——— 對於當下的食品安全現狀,包括國家機關在內的諸多主體對其的信任指數都普遍不高。拋開此類產品現象的合理性不談,僅以其操作過程中所得到的“保安全、保質量”的客觀結果觀之,便可以發現,以往被過度渲染的所謂食品安全的監管之困,看起來並不是完全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

  在以往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案件中,幾乎在發生伊始便被不斷提及的,總有監管失控一項,最容易進入公衆視綫的,是為了牟利不惜祭出各種看家本事的不法商販,是從培土、育種就開始摻入的各類危險,是不聞不問的權責部門……最終到達公衆餐桌的,如何能是一份足以信賴的安全?更遑論被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等各類陌生的化學用品侵染的食品?不難發現,對食品安全的擔心源於對整個監管流程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又加劇著人們的憂慮。值得反思的是,反觀國家機關“自種食品”的生產過程,為何呈現出的是另一種完全迥異於尋常的景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