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比利時:政府難產並不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09:46:10  


當兩個語言群體處於平等地位時,達成共識非常困難。圖為身穿卡通服的比利時學生抗議國家長時間陷入無政府狀態。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2010年4月,比利時荷蘭語政黨和法語政黨談判破裂,首相辭職,陷入“無政府”狀態,而時過一年有餘,新政府依然難產,還因此刷新了世界紀錄。在“無政府”的表象之下,卻有著“看守內閣”的持續運作,而更為重要的是,比利時長久以來形成的區域自治生態以及完全融入大歐洲的經濟與外交模式。

  □ 沒有“新政府”,還有“看守內閣”

  1.“無政府”的比利時順利擔綱歐盟輪值主席國,年均2.1%經濟增長領跑歐盟各國

  看上去,沒政府的比利時日常生活並無任何改變,比利時也順利地在2010年下半年擔綱歐盟輪值主席國,年初面對市場對於債務的憂慮,看守政府也迅速通過決議收緊預算。回望整個2010年,比利時以2.1%的增速從平均1.5%的歐盟中脫穎而出,並且在失業率(8.5%,歐洲平均水平為9.4%)和海外投資上(同比增長100%)均取得優於歐洲平均水平的不俗成績。

  2.無政府不等於無政府狀態,前政府班子組成“看守內閣”與國王撐起大局

  國內讀者看到有關比利時的報道,通常會誤以為比利時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實際上,比利時並非沒有政府,只是沒有新政府。2007年比利時大選難產,大選結束後前任首相伏思達只好一直帶領原來的內閣成員管理著國家的日常政務,一直到200天後新政府產生後方才離去。而本屆看守內閣也延續了上屆政府的領導班子,首相萊姆特依然主持著看守內閣。

  而看守內閣除了無權處理一些重大事務,如簽署重要的國際條約和制定新年度財政預算以外,和正常的政府沒什麼區別。當碰到重大事務時,就得請國王幫忙。比利時國王也保留不小的權力,他可以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可以幫助政府來執行行政權,在沒有中央正式的政府的情況下,在當前的一些國際大問題上,有了國王的授權,比利時看守內閣還是作出了明確的選擇,而本年度的預算案,也正是得到了國王的特別授權方才成行。

  3.百姓生活和聯邦政府並無直接關聯,三大地方議會和區議會提供公共服務保障

  此外,比利時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地方政府擁有很大權力。除了外交和國防以外,像教育、醫療等與普通百姓生活、工作相關的公共職能早已讓渡給了地方政府和社區政府。地方和行政權利都在三個大議會的區議會和區議會的手中,中央政府並不直接參與管理,因此,在看守內閣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下,比利時運轉得有條不紊,百姓的日子也照常過。正如居住在首都布魯塞爾的民眾接受採訪所說,“比利時運轉如常,什麼也沒改變。人們每天去上班,我們照常納稅,地鐵准點來。”

  □ 兩大語言,兩個互不相讓的族群

  1.荷蘭語VS法語:兩大選區議席爭奪屢次讓政府難產

  比利時按照語言劃分了四個行政區,北部是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區,南部是講法語的瓦隆,靠近德國的一小部份是德語區,布魯塞爾大區是荷蘭語和法語雙語區。正如其面積一樣,決定這個國家行政力量的,則是荷蘭語和法語兩大區。占全國人口60%的佛蘭芒區單獨選舉出講荷蘭語的國會議員,法語區(占全國人口的8%)、瓦隆區(占全國人口的31%)和德語區(僅占0.7%)選舉出講法語的國會議員。兩個族群不得不組成一個荷蘭語部長和法語部長人數相當的政府,以上屆內閣為例,除首相外,7位荷蘭語的部長,7位法語的部長,5位法語國務秘書,2位荷蘭語國務秘書,法語區在總共22個的政府內閣職位中占據12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