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如何面對超級金融圈競爭擠壓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08:33:29  


 
  而從操作層面來看,儘管上海在業已公布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實施細則中,已就如何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具體的任務和措施,但無論是攸關金融中心發育狀況的體系建設,還是關乎金融中心競爭力的金融創新乃至相關配套制度環境建設,都離不開一個問題的解決,即金融決策與金融市場的脫節問題。眾所周知,紐約和倫敦之所以成為國際頂尖金融中心,除了各自都有一個能夠獨立運作的本國貨幣之外,關鍵因素在於各自在本國金融與產業分工中居於絕對的領導地位,而且這種領導地位早已滲透到整個資本市場、銀行和保險市場的人脈之中。但在中國,60多年來形成的金融分工格局是:國內主要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總部幾乎都在北京,上海主要承擔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主要金融機構將總部遷到上海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考慮到日趨加快的深圳和香港經濟一體化步伐,則上海還將面臨這個未來超級金融圈的競爭擠壓。

  另一方面,上海在金融市場要素發育、制度環境與人才戰略方面也有大量工作要做。金融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核,一個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必須擁有高度發達且流動性好的金融市場。這方面,上海不僅難以與紐約和倫敦抗衡,就是與香港和東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而建設金融中心所需具備的完善金融生態環境,也是上海亟待改進的層面。上海今天所需要的,不僅是行政管理部門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務意識,更需要所有市場參與主體對發展金融產業的高度認同感、濃鬱的金融財富氛圍以及無時不在的風險防範意識。此外,上海尤其欠缺能夠領軍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性金融人才。

  文章表示,上海儘管具備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條件,但金融中心的創建從來都不是政府選擇的結果,而是國內外市場力量共同作用的產物。在上海有效解決金融決策與金融市場的脫節問題之前,在支撐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要素市場發育、制度環境、市場監管以及人才戰略獲得突破性發展之前,在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之前,在上海實體經濟以及金融氣質邁上新台階之前,在國際環境與競爭形勢有利於中國之前,上海儘管可以期待“紐倫滬”格局早日形成,但歷史規律恐難逾越。
還有一點切不可忽視的是,儘管上海迎來了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時間窗口,儘管跨國公司樂見上海盡快開通國際板,儘管國際金融改革話題和貨幣體系的重建如今越來越難以回避中國,但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一國參與全球金融分工進而主導國際金融秩序的重要載體,歷來是美、英竭力維護的“高邊疆”。如何讓國際上一向與中國不那麼同道的國家和金融機構接受上海成為超級金融城市,顯然需要國家智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