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走向海洋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4:57:54  


我國南海每年流失2000萬噸油氣資源,圖為越南在南海建設的油氣井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公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本來是為了促進各國對海洋開發熱情。但是,它迅即成為推動國家劃分海洋勢力範圍的催化劑”。最新一期《瞭望東方周刊》刊載記者山旭的評論文章“中國如何走向海洋”,全文如下:

  431個字,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第三篇、第十四章對《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表述。

  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將海洋發展單獨成章。它似乎是一篇宣言,宣告了中國將全面向海洋經濟推進。

  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是“海洋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五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兩位數。”兩個月前卸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孫志輝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他於2005年11月出任這一海洋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過去五年間,中國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5%,至2010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3.8萬億元人民幣。

  然而,這一數值還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7%。根據2008年《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2010年本應達到11%以上。

  未來5年中國人如何走向海洋?《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就此與多位中央、地方以及企業相關人士進行了對話。

  ■ 海洋局變身

  中國對於海洋事務的重視,首先體現在相關管理部門的變化上。在200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家海洋局並非最引人注目的部委。但是,正是在這次改革中,首次賦予國家海洋局加強海洋戰略研究和對海洋事務綜合協調兩大職能,主要職責由過去的7條增加到目前的11條,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均有增加。

  強調海洋戰略研究,表達出中國全面實施海洋發展戰略的意圖。2008年2月,中國第一部海洋工作綜合性規劃《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面世。至2010年,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的“海洋發展戰略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就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稿的基礎。

  同時,在此背景下,地方海洋管理機構在新一輪體制改革中都得到了加強。如福建等省的海洋管理部門升格為政府組成部門,天津市海洋局變為市政府直屬機構。至2010年中,9個沿海省份中的7個都成立了海洋與漁業廳(局)的省級行政管理機構。

  2008年對中國海洋事務產生重大意義的還有:中國海監對我全部主張管轄海域實施定期維權巡航執法。此後,中國海監船只在敏感地區巡航的信息不斷見諸媒體。

  到2010年,中國提交了位於西南印度洋的硫化物礦區申請,此前在2009年,國家海洋局配合外交部,向聯合國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確定二百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宣示了中國在東海等周邊海域的海洋權利主張。

  作為國家海洋局建設的一個重點工作,目前中國海監已擁有著裝人員超過8000人。

  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多位受訪者都提出,海洋維權已經成為中國全面推進海洋事業的核心問題之一。

  在過去的三個五年規劃中,由於污染及過度捕撈,中國海洋捕撈量已下降超過40%,質量也明顯降低,近海漁業資源不容樂觀。雖然大洋中心地區並不適合捕撈,但是深入南海、東海等海域作業,已成為漁業增長的希望所在。

  同時,隨著渤海油氣資源開發的不斷拓展,海洋能源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已經顯露無遺。

  可是,遠洋、深海一直籠罩在國際海洋糾紛的陰影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