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熊丙奇:高考改革實質是權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11:16:37  


 
  以此觀察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就屬於學校完全自主。這種模式,對於招生規模只有50人、沒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南科大來說,是適合的。首先,由於“前途未明”,學生選擇這所大學尚有風險,從邏輯上分析,不會有權勢者想著走後門進這所大學;其次,對於50個名額的招錄,學校有充分的精力進行評價、測試;再次,學校的辦學需通過質量獲得認可,不像其他學校有文憑可以回報給學生,因此,學校必然重視招生質量。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南科大首批學生並未招滿,這體現了學校和學生之間的自由雙向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南科大是有理由繼續堅持這種自主招生模式的。

  但從長遠看,如果南科大的招生規模擴大,辦學地位確立,這種完全自主模式就不合適了,必須探索“統一社會化測試+學校自主”或“國家統一測試+學校自主”方式。從我國目前的教育考試情況分析,“統一社會化測試+學校自主”短期內還沒有可能性,因為我國根本就不存在社會化的考試機構。據筆者了解,我國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自主招生“華約”、“北約”、“同盟”聯考,考試出題都是委托給國家教育考試中心——就是高考試卷的出題機構。而南科大的自主招生筆試題其實也不是南科大自己出的,而是委托給國家教育考試中心幫忙出的。

  記得4月朱清時先生在哈佛中國論壇上透露這一消息時,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還表示質疑,認為既然要去行政化,為何還要委托國家教育考試中心出題,應該委托其他機構出或自己出。朱清時先生說,委托國家機構出題,就是為了避免對南科大招生質量不高的質疑——至少和高考出題水平一樣——我當時補充回答道,我國內地除了國家考試機構外,還沒有有公信力的社會考試機構。

  我國要深入推進高考改革,目前比較適合的方式是以統一高考為基礎,實施大學自主招生,這就是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後,不再實行按分數和志願先後投檔錄取的集中錄取制度,而是學校自主確定分數要求,達到分數要求的學生自主提出申請,大學獨立自主招生。這是妥善處理政府管理、學校自主、社會公平這三者之間關係的較好選擇。如果建立這種模式,南科大就可以以這種方式進行招生。而且,隨著這一模式的發展,可以通過培育社會機構,推出社會化考試,也作為大學自主招生的基礎。但問題是,我國還沒有這樣的招生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實行這樣的招錄體系,意味著政府部門不能再給大學額定招生計劃——一所學校如果按招生計劃發出通知書,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來確認 (每個學生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要招滿目標學生數,必定要發出更多通知書——進而也意味著大學的自主權全部放開,由此,國家統一授予學位的根基就被動搖,大學必然走向自授學位。

  這樣的結果,是教育部門所了解的,因此,是按照教育的規律推進這樣的高考改革,還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力拒絕這樣的改革?使得教育改革陷入了糾結狀態。這是教育部門必須面臨的選擇題。

  所以說,高考改革表面看是公平問題,實質則是權力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