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部落因素:利比亞變局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10:53:06  


 
  卡扎菲的統治:現代的部落政治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成功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由於個人專制的新政權建設和帶有自治性質的部落體制間存在著嚴重衝突,意氣風發的卡扎菲便將部落制看作是落後制度,一直試圖改變它,但屢屢受挫。

  政變後不久,卡扎菲就在統治圈內清洗了代表昔蘭尼加地區和費贊地區部落利益的幾名成員。從70年代開始他又大搞各種泛非、泛阿拉伯運動,吸引大批黑人難民和移民,這一運動引起阿拉伯-柏柏爾系部落的不滿,因為阿拉伯人和黑人一直有矛盾。

  在利比亞社會異常強大的部落力量面前,卡扎菲逐漸改變初衷,開始通過離間、聯合等方式尋求部落之間的力量抗衡,拉攏盡量多的支持者,邊緣化反對自己的新舊勢力,借助部落力量肅清政敵,解決地區爭端,如與那些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部落結盟,刺激不同部落彼此鬥爭,將所屬部落的命運與卡扎菲個人的政治生涯緊密交織,在關鍵部門安插所屬部落成員擔任重要職務,瓦法拉等大部落的成員只能擔任次要職位等。90年代的一次部落軍事政變,讓卡扎菲對軍方不信任,開始重用利比亞境內的其他人群,比如非穆斯林、來自蘇丹、乍得、毛里塔尼亞等國的黑人和難民等。這些外來的雇傭兵構成了卡扎菲最精銳部隊——哈斯米旅的主要力量。

  卡扎菲具有明顯部落政治特征的統治方式,將利比亞幾乎變成了現代主權下的部落聯盟,他本人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部落聯盟總酋長。整個國家除了個人崇拜外沒有任何的制度安排,幾乎看不到政治現代化進程對利比亞的影響。憑借地租性質的石油收入,卡扎菲不厭其煩地頻繁更換軍政官員,無休止地重新劃分行政界線,以精銳的家族衛隊替代被弱化的正規武裝部隊,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壓制和削弱任何可能挑戰其權威的機構,徹底打碎了正規的政權組織系統,建立所有人都效忠於卡扎菲個人的非正規機制,從多方面確保對最高權力的掌控。從客觀效果看,卡扎菲政權更多體現了威權政治對國家發展的負面影響:其用於滿足不同時期政治鬥爭需求的內外施政,包括大多只停留在口號層面的諸多意識形態探索,固然在短期內確保了其政權能夠經受住各類挑戰,但最終卻給利比亞國家和社會發展埋下了深刻的對立和衝突的種子;國家建設上的歧視性布局,致使東西部分裂的風險不斷累積;權力分配上的厚此薄彼和家族化傾向,又讓深感不公的部落心生怨恨。2011年利比亞國內反政府運動的風起雲湧和以部落對峙為特征的武裝衝突,就是卡扎菲執政40餘年處心積慮鞏固權力的必然結果。自然,由於卡扎菲長期對其社會機構和其他部落民眾弱化,一盤散沙的反對派缺乏可以利用的有效組織機制,如果不借助外部勢力的干預幾乎不可能戰勝卡扎菲。而正規武裝力量也因為自身的孱弱而不能保持中立,或在政權更替過程中不能起到穩定或提供秩序的作用,甚或不能整體倒戈支持反對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