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加藤嘉一:中國高鐵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06-10 11:10:35  


 
  這個現象在全中國都存在。據民航內部人士透露,中國民航的主要利潤都來自於北京、上海和廣州的航班,只有這三個大城市才能保證穩定的大客流,可以不打折地賣機票。但北京到上海和廣州在下半年就要通高鐵了,其運量遠遠高於飛機。儘管各種調查都顯示旅客普遍認為高鐵票價太貴,但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在飛機上進行同樣的調查,乘客也不可能不要求降價。問題是,當旅客被迫選擇其一的時候,高鐵的舒適性和表面上的安全感都優於飛機,而且又不像中國民航一樣總是晚點。航空公司要想留住乘客,只能靠價格戰。

  無論結果如何,民航的利潤必然大幅下降,這將削弱幾大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據高盛公司的預測,今年中國民航業的利潤可能會下降20%到25%。而在民航背後,繼續受到衝擊的還會有機場、航空製造業等。尤其是中國自行研製並給予厚望的“C919”大型客機,很可能剛一面世就會遇到市場飽和的不利局面。

  總而言之,高鐵的問題不是競爭力不強,而恰恰是太強了。

  所以,我認為高鐵的降速,和同時出台的購票實名制一樣,都是對競爭力的人為限制。現在的中國高鐵是世界上買票最不方便的交通工具,它既不像普通的火車票一樣可以隨處買,也不像飛機票一樣可以在網上訂購。如前所述,尤其是像我這樣沒有中國身份證的人,必須先到火車站排隊買票,然後再拿著車票排隊上車,非常容易誤點。而降速則使高鐵在與飛機、普通火車的比較中,變得更像後者而不是前者,這樣擠壓的就是鐵道部自己的市場,給航空公司留下了調整的時間。幾年之後,等市場適應過來,高鐵的時速將恢復到350公里,甚至發揮出潛力,變得更快。雖然聽起來有點瘋狂,但實驗表明,在京滬高鐵上即使以時速430公里行駛,也比目前日本新幹線時速320公里的列車更穩定、更安全。

  在高鐵問題上,不能不說中國輿論看得有點近。2008年通車的京津城際鐵路,在建成之初客流非常少,第一年就虧損了7億元,引發了社會上對高鐵經濟前景的嚴重擔憂。在這種輿論環境下,鐵道系統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增加高鐵的客流,他們甚至開始為普通的火車頭安裝了高鐵的信號裝置,準備迫不得已時把高鐵當成普通鐵路使用。但情況正在變化:京津城際的虧損主要是新建的火車站交通不方便造成的,一年後北京地鐵4號線建成,京津城際很快停止了虧損,未來還將隨著天津地鐵的通車而轉為大幅盈利。然而,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變化很少有人關注,很多人仍然認為高鐵都是虧損的。

  相比之下,大機構投資者的眼光就要遠一些。鐵道部的建設貸款里有很多社保基金和地方政府的投資,還有像企業發行的專門債券,有的債券年息居然只有6%,只比通貨膨脹的速度略快一點。據傳說,甚至有人涉嫌向劉志軍行賄以求貸款給鐵道部。這樣的態度差別,只能說明大投資者看到的中國跟老百姓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他們看的可能更准。他們對中國高鐵的信心並未因劉志軍的落馬和高鐵降速而受到打擊。如果想繼續建高鐵,仍然可以用很低的利率從機構手中借到巨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