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視僭建風暴 避免香港泛政治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6-11 08:05:40  


  
  香港畢竟是個理性社會,十多天來,社會及與論有關僭建風暴的討論,更多的是理性的聲音。當然,當中不乏有媒體煽情的報道,對高官粗魯的辱罵,但這種偏激的做法,仍屬少數,也不可能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僭建風暴近日已有漸漸平息的跡象。 

  今次的僭建風暴,對政府無疑是一大考驗。有人說,達官貴人住豪宅與升鬥市民蝸居形成強烈對比,前者搞僭建為的是舒適寫意,後者則為紓緩狹小空間求生存,政府如何取得平衡,避免激化階級矛盾,不易處理。我們也主張,政府應就僭建問題展開諮詢,利用全體港人的智慧來解決僭建問題。 

  事實上,今次僭建問題的爆發,對香港並非完全沒有正面意義。首先,僭建事件印證香港雖然回歸十四年,並無特權。正如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近日指出,曾蔭權名下物業懷疑有僭建物,引發眾多的報道,事件證明香港社會對依法的精神非常重視,這是香港社會的優點。 

  其次,僭建風暴可讓官員和社會得到正面的教育。香港即將於2012年3月選舉新特首,並將逐步邁向2017年雙普選,類似僭建問題的風暴,今後還會發生。媒體爭相揭弊曝醜,政客從中漁利,這是民主政治發展難於避免的現象。對香港政府官員、或其他政治人物而言,僭建風暴是一次很好的震撼教育,有意、或願意繼續從政,就必須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要經受得住檢驗。 
  
  第三,僭建風暴讓香港社會不得不正視僭建問題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共同為僭建開出解決“良方”。我們欣喜地看到,近日不同派別的議員都能理性討論問題,提出優化僭建政策。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及經濟動力議員林健鋒皆指出,現行巿區“拆無赦”的僭建政策令不少巿民人心惶惶,他們會聯繫其他建制派政黨,聯手與政府商討,避免過於“擾民”;民主黨李永達認為,當局可簡化“家居小型工程檢核計劃”,讓較小型而沒有危險的建築如晾衣架等可獲保留;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建議修改《建築物條例》,以重整現在十分混亂的建築物規管。以上皆是非常有建設性的聲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