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南海局勢升級 越南倚仗美國撐腰?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09:01:29  


 
海外擴張中的“你情我願”

  引言:美國將軍事觸角伸出的條件是什麼?當事各方的反應又是如何?
 
  以波蘭韓國為例,再現美國海外駐軍細節眾所周知,2009年12月11日,波蘭和美國簽署了《美國駐軍地位協定》,為美國在波蘭領土上派駐軍隊創造了必要條件。

  但在新聞背後,卻藏著兩個故事背景。

  一是美國“無利不談”:美國和波蘭,早在2002年時就有秘密接觸,雙方關於反導彈系統何時上,怎麼上,都有著長期的拉鋸戰。由於波蘭“要價太高”,美國一開始並未同意在波蘭部署反導設施。但想想可以把愛國者導彈架設到當年“華約”命名國的領土上,距離俄羅斯只有咫尺之遙,這樣的誘惑是怎樣形容都不過分的。因而美國之後又同意談判繼續進行。

  二是波蘭“投懷送抱”:歐洲國家一直樂於讓美國投入大量軍事費用並保護自己,波蘭外長在訪美時的發言更是直接了當——“我們希望美國在我國部署軍隊以成為抵擋俄羅斯入侵的盾牌。”以至於,當美國政府一度中止談判和改變意向時,波蘭總統曾稱美國此舉是一種“背叛”。

  軍事聯姻,強勢提親最理想的聯姻自然如同上文中的波蘭一樣,“你情我願”。諸如日本,在美軍的保護傘下獲得了長期的和平發展良機。

  如果是美國看上了對方,對方又不同意呢?比如在沙特,海灣戰爭後,美軍就不請自駐了下來,時間一長,矛盾和問題就接踵而至,王室成員和高級神職人員們怨聲載道。不過,出於安全等各方面考慮,沙特又不敢和美國鬧僵。只好在很長時間內忍氣吞聲。

  如果是美國已經看不上對方了呢?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沙特和土耳其撤軍就是為了懲罰這兩國在伊戰時對美支持不力。韓國日漸濃厚的“反美情緒”也讓美國思考是否從韓撤軍。當然撤軍不只是因為反美,而是美國認為不發達國家更容易言聽計從,不像發達國家這麼事多,諸如環保。

  如果是對方單相思?2008年美國國防部非洲司令部成立時,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提供辦公地點,只有窮國(戰亂不斷)的利比里亞投懷送抱,但美國人寧肯在德國辦公也不願意去利比里亞。

  這麼多年來,除了也門等極個別例子外,在軍事聯姻問題上,還很少有不“臣服”於美國的國家。

  美國大兵不招當地人民待見?類似的新聞似乎很多,美國大兵在海外,一會強姦、一會打人,似乎都是渾身勁沒處使四處破壞的主。很多人亦表示不歡迎美軍進駐本國,但如果美軍真走了,這些人又會是怎樣的表情呢?

  在吉爾吉斯斯坦,人們茶餘飯後討論得最多的是甘西基地。面對巨額經濟回報,先前對美飛機燃油污染環境還頗有微詞的人們,也都不再提這令人不太愉快的話題,而是計算著甘西基地的延期和擴充能給吉帶來多少經濟利益。最後,他們還是同意了美軍繼續使用甘西基地。

  在德國,有學者指出,美軍撤離後,當地一些依賴美軍的服務公司有倒閉的危險。受此影響的德國工人將達2萬人,德國眾多城市面臨“美軍撤離恐慌症”。德國民眾內心再次矛盾,一方面自己看不慣美國政府的“霸權主義”,希望美軍快點撤離,另一方面對美軍的離去,無論經濟上還是心理上卻仍留戀。

  在韓國,雖然庇護在美軍翼下讓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有所損傷——據韓國東西大學教授邁爾斯觀察:韓國人對美軍車壓死兩位韓國大學生的憤怒要甚於天安艦沉沒(死亡46人)後對朝鮮的憤怒,但是如果美軍真的要走,韓國人第一個不答應,為了留住美軍,韓國不但負擔了駐韓美軍42%的軍費,甚至有韓國商人因此行賄美國議員。可見即便民族主義強如韓國者,在自身安全問題上也是務實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