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禁用簡體字否定自己也扭曲蔣介石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08:17:13  


 
  其實,馬英九這樣做,是把自己也給“出賣”了。實際上,就在前年六月九日,即他“登基”一周年之後,在台北會見“駐美中華總會館暨北加州中華會館負責人回國訪問團”時表示,對於海外長期以來就正體字跟簡體字的爭議,未來兩岸可以推動“識正書簡”,認識正體字,書寫時則可以用簡體字,這樣才能保存中華文化,我們希望將來兩岸在這方面也能達成協議,這樣才能跟中華文化的古籍接軌。而更是在此三年前,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就曾邀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李鍌專論探討“正體字”與“簡化字”。李鍌當時建議,日後兩岸正體字與簡化字的趨勢,可朝“識正寫簡”的方向,馬英九對這項建議照單全收,並未考慮政治後果。由此可見,馬英九本人對簡體字並不是那麼“深惡痛絕”的,只不過是因為選舉所需,尤其是在遭到民進黨“立委”挑剔之後,卻就馬上轉換了另一副面孔。 

  而且,馬英九為了選舉,連蔣介石曾經兩次計劃推動簡體字的歷史也要否定,說什麼“蔣公堅持使用正體字,有先見之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史料所載,蔣介石曾經兩次計劃推廣簡體字。其一是在一九三五年,專家們提倡簡體字的意見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他找來教育部部長王世傑詢問漢字簡化的可行性,並當即指示逐步推行簡體字。王世傑於是召開會議,佈置漢字簡化的有關事宜,並委託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主持這項工作。黎錦熙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簡化一千餘字的方案。王世傑認為簡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錦熙重新挑選三四百個迫切需要簡化的字報教育部審批。一九三五年八月,王世傑以教育部的名義,頒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並通知各印書館。不料,卻遭到因事沒有參加討論簡化文字會議的國民黨中央常委、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的反對,跑到蔣介石辦公室大吵大鬧,並以拒絕出席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以示杯葛。蔣介石雖然覺得戴季陶太過分,但由於戴季陶是國民黨元老,故而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

  蔣介石在渡台之後,仍不忘推動文字改革。在一九五二年秋的一次國民黨宣傳彙報會上,蔣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並建議與在大陸時期一樣,先提出一個簡化方案,再提交到會上來討論。為取得大眾的支持,蔣介石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在報刊上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教育部”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立即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但國民黨中央委員、著名學者胡秋原突然站出來極力反對。胡秋原的主張得到台灣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部分人的支援。蔣介石見社會上不斷有人反對文字改革,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時難以施行,便不再提簡化漢字的事了。

  因此,馬英九所說的“蔣公堅持使用正體字”,是並不符合事實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