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美美身份曝光 慈善追問繼續

http://www.CRNTT.com   2011-07-04 09:34:39  


 
兩個“問號”揭示的真問題 
 
  資金在公益組織的流進和流出都處“監管空白”

  實際上,無論捐贈資金還是慈善組織的商業活動,所暴露的都是同一個問題——資金在流入流出公益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一系列具體的監管,然而這些法律規制還是空白。 

  從捐贈資金來說,缺乏對社會的透明度,這個問題已經被說過很多次。而財務管理和審計制度也缺乏具體的監管。

  從公益組織的商業活動來說,一般而言,通過商業夥伴募集資金、對公益資金的保值增值投資等,都是公益組織不可或缺的運營手段;但資金在流入流出公益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一系列具體的邊界界定和問責監管,如公益組織名稱的使用、活動的公益目標導向、投資的範圍和風險度、發生商業關係的組織與公益組織成員沒有私人利益關聯等等。 

  清華大學教授賈西津認為,所有這些具體的法律規制,在中國幾乎還是空白。慈善組織的不公開、不透明當然很難讓它取得公信力。 
 
  解決問題的根本:1.讓慈善組織獨立 2.放開對民間慈善的限制

  賈西津認為獨立清晰的法律地位,責權落實的理事會,公益資產的法律監管,多元問責的監督體制,公開透明的慈善環境,是公益組織公信力的保障。中國的公益組織面臨著從計劃型社會一脈延續的體制問題。以社會組織形象活躍在公眾面前的公益組織,其內在決策和運作機制可能完全不同於國際上慣言的NGO,或公眾腦海中想象的民間組織,它們中很多是政府辦組織,遵循准行政機構的機制和制度。在政府和社會之間的“兩栖”性,使得它們的問責原則也兩面游離。

  因此,紅十字這樣的慈善組織想要獲得公信力,唯有去行政化,真正獨立起來,進行透明的運作,否則只會讓人疑竇叢生。

  當然,紅十字在“郭美美事件”中的表現也為人詬病,被許多人認為回應不及時不到位。也許紅十字每年可以得到的行政指定捐款已經夠多了,壟斷的慈善對民眾的小額捐款“不感冒”,所以紅十字不懼公眾質疑,面對風波很自信。

  因此,要解決目前的慈善窘境,唯有兩條路:1.讓官辦慈善機構摘掉這個“官帽子”;2.讓慈善不再壟斷,引進競爭機制,自然有了公開、透明、有效率的基礎。

  倘若“郭美美事件”能夠成為中國慈善體制改革的契機,那麼郭美美帶來的這一連串問號,就有變成“美美”的驚嘆號的可能。(2011-07-03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