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美國也恨敘利亞 為何忌動武

http://www.CRNTT.com   2011-07-12 00:54:42  


 
  敘利亞:應對“阿拉伯革命”的第三種模式

  面對洶湧澎湃的阿拉伯革命浪潮,敘利亞開創了應對“阿拉伯革命”的第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突尼斯和埃及模式,即以總統易位為結局;第二種是利比亞模式,在美國和西方大國的武力圍剿下,卡紮菲奮力頑強反抗,一直堅挺到現在;第三種模式就是敘利亞模式,儘管敘利亞與政治反對派的較量還在持續中,但巴沙爾總統憑藉自身力量,已基本上平息了動亂,控制了局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巴沙爾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應對手段得力。

  首先,迅速作出改革努力。為穩定局勢,敘利亞政府被迫回應示威者的改革要求:3月29日解散了內閣,4月19日同意終止實施了48年的緊急狀態法、撤銷1968年成立的最高國家安全法庭,並推出改善人民生活的15項安撫措施(給老百姓加薪,提高個稅起徵點,為教師配發電腦,公務員法補貼等),此外還批准為“監管和平示威的權利”實施一項新法規,承諾逐步推出更多的改革方案,以平息積壓太久的民怨。不過,上述努力均為時已晚,示威活動仍不能平息,反對派堅持,除非釋放政治犯、實現言論自由和多黨制等要求都得到滿足,否則抗議活動將持續下去。

  其次,鎮壓安撫政策並舉。在敘利亞國內發生阿拉伯革命之春動亂後,政府採取了強硬的應對手段,毫不猶豫地派出軍隊進行鎮壓,在德拉、霍姆斯等城市採取鐵拳行動。當然,巴沙爾不只是一味鎮壓抗議者,同時還有另一手安撫政策出台,即鎮壓安撫政策兩手並舉,4月14日,巴沙爾會見安全部隊與抗議者衝突中的喪生者親屬,並向他們授予烈士榮譽稱號,以示安撫,同時釋放了191名被拘捕的抗議者,以安撫抗議的民眾。

  第三,發動民眾運動。眼下,巴沙爾的應對措施強硬,他正在發動民眾積極揭發身邊的“陰謀破壞者和恐怖分子”,讓他們承擔應有後果。這一措施奏效後威力將很大,“恐怖分子”在全社會將無處藏身。5月2日,敘利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恐怖分子”必須在15天內繳械投降,要求“曾攜帶武器並參與襲擊安全部隊、散佈謊言等非法行徑者”投案自首。

  第四,與反對派進行對話。近日,敘利亞政府宣佈願與反對派進行對話,並準備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民族對話。5月31日,巴沙爾總統頒佈大赦令,釋放2011年5月31日前所有加入穆斯林兄弟會的在押人員和所有被關押的政治黨派的政治犯。大赦令的頒佈,是政府與反對派進行對話做準備而拿出的誠意。

  局勢顯示,巴沙爾已經平息了德拉市的騷亂,5月5日敘軍已從動亂的中心城市德拉撤出,巴沙爾挺過了一場來勢兇猛的政治危機,局面正在向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事實證明,美國的態度不同,爆發“阿拉伯革命”的國家結局也不同。假設,美國和北約不干涉利比亞,或許卡紮菲早就平息了國內發生的政治動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