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夏斌:當前的經濟局勢與政策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7-12 08:30:51  


 
  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力量,支配了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速將逐漸趨緩。

  一國經濟不可能長時期以兩位數的速度高增長。儘管我們清楚,從長期看,中國經濟仍然存在相對其他國家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機遇。同樣我們也清楚,即使暫時撇除環境、資源的制約因素不說,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收入接近5000美元左右的時期,過去那種長期高增長的投資局面難以維持;在社會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的時期,解決消費的快速增長同樣需要一個過程;加上勞動力成本正趨逐漸上升,以及外需又處於較長時期的調整、減弱因素,從趨勢看,未來中國經濟必然處於一個從過去兩位數高增長的平台,逐步邁向相對趨緩增長的平台。這一趨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力量決定的,並不是經濟周期性的問題,也不是宏觀政策力量所能簡單支配、調控的。此時如果採取相反“過度的”政策調控,只能使經濟震蕩加劇。所不同的,只是表現時間的早晚問題。

  迄今的中國經濟是大量結構性矛盾與周期性矛盾交錯、重叠的時期,是大量歷史問題累積的時期。例如,在原有經濟結構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前兩年為了克服美國危機的影響,中國與世界“同舟共濟”,方向是對的,但是在操作上投放了過量的貨幣。過度的投資在加劇原有結構矛盾的同時,自然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周期趨熱的特征。又如,在一定意義上主導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房地產市場,本來就存在長期以來自身嚴重的市場結構問題沒解決(如廉租房建設滯後)。再如,在中國消費增速不能盡快提高的情況下,危機復甦中曾採取的一系列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儘管強調了民生和消費的支出,但在量級比較上,多半還是採用了多年習慣的鼓勵投資和出口的政策。其結果,往往是伴隨著美國等國經濟復甦中的反覆,進一步使中國經濟結構性與周期性矛盾的交錯,更趨於複雜化。

  結構轉型時期物價上升的壓力,恰恰遇到明顯的經濟周期特征的影響。本來從趨勢看,中國的物價正處於一個相對溫和上漲的時期。也就是說,當前的中國經濟即使沒有美國兩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沒有前兩年貨幣刺激政策的影響,自身人口優勢的逐漸減弱,工資成本的逐漸提高,資源價格的改革,以及結構調整中增長動力正由可貿易行業向不可貿易行業的部分轉移,會引起整體生產效率的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升。但此時正好加上美國貨幣大量放水的影響,引起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動蕩和上升,形成了中國物價上漲的輸入型因素;以及前兩年中國自身大量貸款的刺激,必然造成PPI和CPI上升加快的壓力。這些結構的、周期的,國外的、國內的因素,綜合形成了當前中國物價上漲的壓力。因此可以說,即使在國內、國外周期性貨幣因素減弱後,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較長的時期,物價問題將始終是一個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

  除以上兩個特征之外,近幾年出於宏觀調控困境而無奈出台的一些行政性措施,又扭曲了市場的信號。這些措施在暫時部分解決了宏觀調控目的的同時,卻積累了不少新的問題,為中國經濟進一步的市場化結構調整,增添了新的壓力。這又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得到妥善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