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與地方兩個“十二五”規劃並存導致不確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08:47:06  


 
  GDP是計劃期內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量化指標。它同計劃期內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改善的要求密切相關。GDP的增長目標定得適當,可以體現科學發展的要求,體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實現GDP增長計劃所採取的方法,中央與地方也完全不同。中央政府在計劃指標確定後,除少數約束性指標外,所有預期性指標都不對省區市分解下達,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來實現,政府的責任是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政策和宏觀調控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地方政府在計劃指標確定後,不僅約束性指標分解下達,主要的預期性指標,包括GDP增長指標,特別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指標,一些地方政府也仍然分解下達給下級政府,並考核其完成情況,作為幹部升降、獎懲的依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包括預算內投資、外國投資、銀行貸款和自籌投資四個方面。其中,預算內投資是政府說了算的,其他三項投資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由政府全部指揮這些投資並負責其落實,政府就代替了企業的自主行為,其實質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把GDP作為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考核指標,是造成地方政府追求GDP因而造成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滯後的重要原因。財稅體制改革不到位,財力與事權不統一,也促使地方政府擴大追求GDP高增長,進而追求財政收入高增長的行政權力。

  文章分析,中央與地方兩個“十二五”規劃並存,引發出什麼問題呢?

  第一,全國規劃是經過對各種條件的綜合平衡,地方規劃則不顧及這種平衡。這樣,地方規劃的實施必然破壞全國的綜合平衡。

  第二,全國的規劃要靠地方去執行,而地方執行的不是全國的規劃而是地方自己制定的規劃,這就使全國的規劃被地方規劃架空,並在執行中地方規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全國的規劃。

  第三,中央和地方兩個規劃並存,表明了我們的體制仍然是塊塊分割的體制,我們的市場仍然是分割的而不是統一的市場。市場統一,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社會化的大生產,產供銷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平衡的。以行政區劃界,塊塊分割,分散布局,就切斷了生產供應銷售的全國平衡鏈條,造成大量的盲目生產和重複建設,造成資源配置的極不合理和資源能源的極大浪費。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經提出了多年。之所以進展緩慢,根子在於這種體制和機制的制約。1984年中國的第一個體制改革決定,就指出了傳統體制的弊端是政企不分、條塊分割。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弊端,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其首要要求,就是政企分開,打破塊塊分割,在全國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經過多年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取得了進展,但改革並沒有到位。主要表現在地方層面上,政企不分的現象依然嚴重存在,塊塊分割的局面基本上沒有打破。

  文章最後說,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改革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從根本上改變兩個規劃並存和資源配置上以政府為主導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