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複返

http://www.CRNTT.com   2011-07-22 14:34:0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方盟軍抗擊日軍最大的陸地戰場,便是在緬甸;而對英國來說,在“二戰”中,緬甸戰爭是他們在陸上耗時最長的戰爭。緬甸的地形和氣候對於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其實,在1941年12月入侵馬來半島之前,日軍對叢林作戰也沒有經驗。日軍能取勝,完全是因為士兵的高強度訓練和他們頑強的戰鬥意志。“二戰”中的緬甸戰場,是最殘酷也是最血腥的叢林戰。在叢林戰中,身邊的一切都包含著恐怖,當你以為身邊是戰友時,冒出來的卻是敵人。這讓一向倚重於汽車運輸的英軍大吃苦頭其實嚴格說,“英軍”是一個欠準確的概念,它指從大英帝國和英聯邦來的軍隊。在緬甸的英軍包括來自印度多個民族的34萬人,印度士兵超過了其他盟國軍隊的總和。在緬甸,大約有10萬英軍、9萬名非洲士兵,也為這場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為了寫這段歷史而翻看緬甸戰場主要交戰三方英、日、中的戰爭親歷者的回顧,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之處:無論英國人、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覺得緬甸作戰經歷被本國人遺忘了。英國人抱怨說:本國人的遺忘,是因為政府對緬甸戰場的不重視。日本老兵則說:“日本人之所以對緬甸如此冷漠,是由於在昭和十七年(1942)五月以前,日本的戰爭有如春天的艶陽,太順利了。”中國的情形呢?那些遠征軍老兵曾遭到了一場有意識的集體記憶的遮蔽。

  但是,相比在國內流血犧牲的抗日老兵們,中國遠征軍似乎又是幸運的因為緬甸戰場有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參與,大量的圖像和文字資料得以保存和傳播。反觀國內的長沙會戰、武漢保衛戰……我們還能有哪些更直觀的視覺資料呢?參加那些抗戰的老兵們,又何曾像遠征軍這樣被關注過?

  我們在緬甸採訪時,遇到不少老兵,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講起自己的戰鬥時只有激憤沒有傷心,可是提到後來無法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卻會像孩子一樣痛哭不已,然後滿臉委屈地問:“我們當年不是為蔣介石打仗,不是為國民黨打仗,是為中國人打仗,我們錯了嗎?”那個表情讓人不忍直視。我們到緬甸採訪時發現,普通緬甸人對這段歷史的隔膜遠遠超出我們意外,對流落在緬甸的老兵來說,他們雖然在異域找到了栖身之地,卻在精神上永遠流浪著…… 

  採訪下來,印象最深的是在密支那尋找記載中的50師墓地。如今那裡已是一所小學,孩子們無憂無慮地玩鬧著,不知道地下有多少來自中國的英靈。老師告訴我們,很多年前翻修學校時,在下面還挖出很多骨頭……學校中心的旗杆,是當年墓碑所在的位置。我們在院子裡對著這個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想起那些長眠於異域幾十載,至今仍無法回家的英靈,心,都被深深刺痛著。

  我們所能記錄的,對他們個人來說,這是把本應屬於他們的榮譽和尊嚴還給他們;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則是把屬於這個國家的這段記憶還給我們自己。

  (衷心感謝餘江龍、孟哲、楊安貴、王玉順、章東磐、晏歡等對本次封面專題採訪的大力幫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