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內地“狀元”香港升學記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2:16:09  


 
  被“踢”出舍堂在盧盈文看來也不算是壞事,因為可以不用參加舍堂里自己不喜歡的活動、開不想開的會。當然,如果不服,她可以找維權小組投訴。

  “在香港經常聽到談民主,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會生出這麼一個意識—有些東西我們是可以自己去爭取的。”盧盈文說。

  由內地本科生聯合會發起的維權小組成立於2010年1月18日,負責為內地生維權。

  維權小組成立初期,正讀本科二年級的李清揚便是它的組員,算是“元老”。李清揚與其他組員幹過不少在內地高校看來轟轟烈烈甚至不可思議的“大事”:除了替被舍堂踢出的內地生申訴,在內地生學費逐年提升的情況下,維權小組還找過副校長談話,反映內地生的不滿。

  在維權小組誕生前,內地本科生聯合會便替在校外租房的學生,同校方談下了每年兩萬港幣的補貼。隨著香港房租上漲,不久前維權小組又出面同校方談判,使補貼升到了2.6萬港幣。

  此外,如果有人在民主牆上攻擊內地生,維權小組也會代表內地生進行反擊。其他內地生可以參與反擊、單純圍觀或者幹脆無視,直到這個話題走完它的自然生命周期,在整個過程中,校方不會有任何干涉。

  在北大有過委培經歷的李清揚覺得,北大在課程設置上與港大沒有多大區別。北大的學生,尤其是李清揚接觸到的同級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同港大的學生相比,也是各有所長。“但是不一樣的是環境。”李清揚說。

畢業的去與留

  雖然香港政府耗資數十萬港幣的獎學金才引進一個優秀的內地生,但不管是升學還是就業,內地生畢業時仍需獨自面對殘酷的競爭。

  李清揚在港大的最後一年過得並不輕鬆,尤其是上學期,一邊是絲毫未減輕的課業,一邊要投簡歷找工作:“經常天亮才回去,睡兩個小時就爬起來。”

  盧盈文也即將迎來同樣的一年:“畢業後想先在這邊工作,我學的是金融,香港這邊更加成熟發達一點。”

  盧盈文說:“社團有時會組織跟名人一起吃飯,我那次是和中銀國際的一個副總。他覺得內地生還是應該留在香港工作,因為香港公司的整個系統比較成熟,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首先應該學習這種規範的流程。我覺得他說得很實在,國內很多地方靠的是關係,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馬上接觸這種東西可能不太好。”

  香港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機會對於在港求學的內地生來說,有著較大的吸引力。港大對2010年內地生畢業出路做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比例最高的是在港就業,在內地生中占據近半比例;其次是海外進修,約占1/4,在港進修的占據16%,內地就業與海外就業分別占9%和2%。

  2008年起,香港政府更是將內地生畢業留港期限從原來的3個月延長到了1年。

  李清揚找工作時還發現,不僅北大、清華畢業的內地生到香港找工作,連她出國留學的高中同學也表示了到香港工作的興趣和打算。

  不過志行會創辦人胡曉燁有自己的打算。上大學前,他的志向是到外資銀行工作;但如今,已畢業的他有了不一樣的觀點:金融企業比較悶,與社會服務沒有太大的聯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