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日本開拓團:沒有槍的殖民者

http://www.CRNTT.com   2011-08-02 10:03:15  


 
新聞鏈接:黑龍江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體現中華民族胸懷

  2011-08-01 07:10:07 來源: 四川在線(成都) 

  新華網哈爾濱7月31日專電(記者強勇、潘祺、徐宜軍)。30日,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發酵。該微博稱,為了GDP和政績,黑龍江省方正縣花費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資,並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

  截至31日下午16時,該微博已被網民轉發8.1萬次,評論超出1.8萬條。網民“深藍的海”說:“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換來的投資與乞討何異?難道諾大的中華民族為了不一定能掙到的小日本的那幾個臭錢就要搖尾乞憐,甚至忘記國恥,放棄尊嚴?”

  網民“糾纏的麻花”說:“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友好而歌功頌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犧牲的英雄給立碑了沒?這是討好,不是友好!”

  (記者調查)政府回應:立碑不是出於經濟考慮,除“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外還有“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碑

  31日下午,“中國網事”記者趕到黑龍江省方正縣進行採訪。據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介紹,這次方正縣投資50萬元一共建了兩個碑,一個是“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另一個是“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並已經得到國家外交部的允許。

  方正縣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王偉新說,“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為達到長期占有野心不斷向中國東北地區派遣開拓團民,實行殖民統治。

  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專家介紹,日本“開拓團”向中國移民始於1905年,分為“試點移民”“武裝移民”“國策移民”三個階段,移民人數不斷擴大。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中國東北十餘年的殖民統治中,除農業移民外,還有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文化移民等,總人數達百萬以上。

  王偉新介紹說,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尚在東北的各開拓團老人、婦女和兒童紛紛結隊出走,尋找回國途徑,當時部分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人數達1.5萬人。因長途跋涉、體力耗盡,加上傳染病流行,開拓團民紛紛倒斃,死亡人數超5000人,其屍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來合葬在現在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部分開拓團民輾轉回國,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婦女和兒童滯留方正縣,方正人民則以德報怨收養和照顧了這些開拓團民,方正縣逐漸演變成黑龍江省華人華僑和歸僑僑眷人數最多的縣。

  洪振國否認了方正縣立碑的舉動是出於經濟方面考慮的說法。他說,方正縣的“中日友好園林”每年都有日本人來參觀掃墓。政府通過立碑,一方面是讓來參觀的日本人可以找到養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中日後人了解真實的歷史,感受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胸懷,我們是帶著反省歷史、祈願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事件進展)“開拓團”成員姓名搜集工作已停止,政府將繼續加強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

  洪振國說,立碑主要是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一個見證,將名字刻上去也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胸懷,提醒後人要和平。目前,方正縣已經停止繼續調查“開拓團”成員姓名的工作,因為政府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這個事情,能夠起到警示和教育意義即可。

  王偉新表示,“開拓團”不等同於日本軍隊,他們是侵略者,同時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上並沒有日本軍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開拓團”的逝者。

  洪振國說,把開拓團民亡者的名字刻在碑上,是要讓來參觀的日本人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埋在這里,知道他們既是侵略者又是受害者。今後方正縣將繼續利用好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的中日人民以史為鑒、珍惜和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