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債危機倒逼契約型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1-08-07 08:35:39  


  中評社北京8月7日訊/審計署的審計結果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即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與地方綜合財力的比率,為52.25%。如果按照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全部轉化為政府償債責任計算,債務率為70.45%,還遠遠低於80%—120%的國際風險警戒線。

  國際金融報發表記者劉先雲文章表示,以國際風險警戒線來衡量中國地方債的風險其實並不科學,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承受能力其實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首先,中國經濟還處於高增長階段,近年來全國年度財政收入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財政收入的高增長能夠為償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近年中央政府一再要求各級政府要嚴控“三公”消費、削減政府行政支出,並取得了一定的時效。“開源”和“節流”並舉,這決定了中國政府的債務償還能力已經大幅提升。

  其次,中國擁有規模十分龐大的國有資產,今後出讓部分國有資產解決債務問題也未嘗不可。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也可使政府擺脫債務纏身。此外,部分債務可以以股權形式轉讓,也是出路之一。上述優勢恐怕都是西方國家不具備的,這決定了中國的債務承載能力大大超出西方國家。

  熟悉西方經濟史的人都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初期,其實也無不是債務纏身。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在17—19世紀,由於國家經濟建設、對外擴張需要大量資金;同時由於戰火不斷,政府更是需要海量的軍費,因而政府無不是負債累累,債務規模甚至達到當時年度財政收入的100多倍。但政府正是通過大量的舉債,促進了當時國家經濟的騰飛,財政收入也大幅增長,債務問題便在數十年內隨之化解。

  如果以當時歐洲的債務水平作為參考,中國目前的債務水平應該說還處於極低的水平。雖然不能完全類比,但這足以說明中國地方債務總體確實還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 


【 第1頁 第2頁 】